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近六成人对保健食品概念不清 对具体功效不甚明了

2007/3/20 11:24:12 来源:网友

    核苷酸能治高血压、泰元胶囊能治心血管疾病,把保健品夸成神药的事件屡见不鲜。针对这种情况,浙江省消费委联合温州、湖州、金华、舟山等市的消费委对保健食品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于近日公布了问卷结果。

    据介绍,此次调查向温州、湖州、金华、舟山等地的2841户人家发起,收回有效问卷2655份。被调查人中有13.6%表示常用保健食品,30.4%表示不太使用,43.3%表示偶尔使用,12.7%表示不使用。问卷反映出的总体情况不太乐观,58.6%被调查者根本不知道保健品、药品、食品的区别。

    ●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概念不清

    调查显示:有58.6%的被调查人分不清保健食品是药品还是食品,有33.1%的被调查人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

    调查表明:现时,部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对产品宣传上下了不少苦功,将保健品与药品进行混淆,暗示其产品、产品主要原料有疗效作用,以“似食非食”、“似药非药”诱导消费者上当。

    ●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功效不明

    调查显示:有39.2%的被调查人认为保健食品可以起治疗疾病的作用,51.6%的被调查人认为保健食品具有一定药物功能,可以对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调查表明:保健食品只有特定保健功能,没有治病的功效。但是部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宣传保健食品功效上,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未能真实、客观地陈述,导致近半数被调查人对其功效不明确。

    ●消费者通常是被误导而购买保健食品的

    调查显示:有63.5%的被调查人认为使用保健食品的群体应该是老年人,有69.7%的被调查人表示选择保健食品主要根据媒体广告或推荐,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人表示购买保健食品最重要因素是功效。

    调查表明:当前保健食品市场普遍存在夸大产品功效和虚假宣传等问题,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时被“天花乱坠”的宣传所迷惑,“跟着广告走”现象严重。

    ●消费者更喜欢“洋”保健食品

    调查显示:有48.8%的被调查人评价国外保健食品品牌优于国内品牌,有12.9%的被调查人评价国内品牌优于国外品牌。

    调查表明:当前,近半数的消费者不认同价廉物美的国产保健食品,被“原装进口”耀眼的金光所迷惑,宁愿多付钱买洋保健食品,使一些国产保健食品企业不得不借洋名来吸引消费者,扩大销售,从而影响整个保健品市场。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浙江省消费委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而药品的批号是“国药准字”,购买时,注意包装上的批准文号,确定所买商品是药品还是保健食品。(记者 曾云毕)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