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吐鲁番地区对农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

2007/3/22 9:51:54 来源:新疆日报
    再过3年,吐鲁番的田野里除了葡萄、红枣、温室蔬菜等高效作物,将再也见不到小麦、棉花熟悉的身影了。
  对于习惯于粮、棉二元结构的人们来说,吐鲁番地区的举动堪称惊世骇俗;对于吐鲁番地委、行署来说,“退粮还经”、“退棉增效”正是求真务实的具体表现。
  干旱缺水是吐鲁番最大的“实情”。在这样一个极度缺水的地区,小麦、棉花对水的需求量大大超出设施农业。“吐鲁番地区小麦和棉花的亩灌溉定额700立方米—800立方米,设施农业只需400立方米—500立方米。而设施农业的效益却是小麦的20倍,棉花的12倍。”吐鲁番地区有名的“老农业”、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马金贵算了这样一笔账。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小麦属于喜凉作物,在吐鲁番这样一个以“热”著称的地区,小麦历年平均单产不到300公斤。棉花倒是喜欢光热,但也并非吐鲁番夏季那种“酷热”。2006年全地区26万亩棉花,皮棉平均单产80多公斤,属于典型的次宜棉区。
  退出粮棉种植的决心缘于吐鲁番农民增收面临的困境。“吐鲁番地区农民人均增收已经连续六年没能突破300元大关,根本问题正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大。”吐鲁番地区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早在2000年,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到吐鲁番调研时,就提出吐鲁番地区应走“精品农业”发展道路。从那以后,吐鲁番的葡萄面积由3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3万亩,温室大棚也以每年1万亩左右的速度递增。但总体来看,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幅还是小了点儿。
  2005年下半年,吐鲁番地委、行署提出“退粮还经”战略,去年全地区粮食面积减少了40%,今年在上年7.3万亩小麦基础上进一步调减4万亩,明年小麦彻底将退出吐鲁番种植业“舞台”。
  2006年下半年,吐鲁番地委、行署开始落实“退棉增效”措施,全地区两县一市根据各自具体情况,要求最迟到2010年全部退出棉花种植。
  小麦、棉花悄然隐退,各种高效作物地位迅速提升:到2010年,全地区设施农业将增加到15万亩,红枣面积将在现有规模上翻一番,达到10万亩以上;葡萄面积适当增加,重点发展淑女红等新品种葡萄,同时增加鲜食葡萄的比重……
 
  短评
  
  吐鲁番地区提出“退粮还经”、“退棉增效”,很多人听了恐怕首先要想到粮食安全问题:偌大一个地区小麦一亩不种,那么多人吃什么?
  要想获得这一问题的正确答案,首先必须对吐鲁番地区的“粮食背景”有所了解。历史上除了“以粮为纲”的年代,由于吐鲁番特殊的气候条件,自治区对该地区从来都“网开一面”,没有刻意强调该地区的“粮食自给”。
  退一步来说,假如上级有关部门不允许吐鲁番搞“特殊化”,假如吐鲁番人把包括40多万亩葡萄园在内的103万亩耕地统统种上小麦,面对干旱缺水的环境,面对夏天一场场干热风,谁又敢保证48万吐鲁番农民都能吃饱肚子呢?
  21世纪的今天,一切工作更应该从实际出发。吐鲁番适合种葡萄,伊犁河谷适合种小麦,塔额盆地适合种红花,塔里木河流域适合种棉花,种瓜果,就应该因地制宜,适合什么就种什么,什么来钱就发展什么。说穿了,只要农民口袋里有钱,吐鲁番人可以买伊犁的面粉做拉条子,伊犁人也可以畅饮吐鲁番出产的“楼兰”葡萄酒,道理就这么简单。
  至于“退棉增效”,吐鲁番地区种了那么多年棉花,皮棉单产至今不足90公斤,如此中低产棉田再不下决心退出,岂不让阿克苏、喀什等棉花主产区那些早就突破百公斤皮棉单产的维吾尔族农民笑掉牙?避短扬长对于南北疆任何一个地州都是明智的选择。小麦、棉花正是吐鲁番的“短”,葡萄、哈密瓜、设施农业以及红枣等才是吐鲁番的“长”。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