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气候变暖将使传统农业受到挑战

2007/3/23 9:42: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相关资料表明: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气候变暖对农业影响十分明显。

  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实施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对农业影响以负面为主

  中国气象局的观测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因地而异,但以负面影响为主。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在22日召开的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上说,气候变化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由于局部干旱高温危害加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牧业损失加大。此外,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还涉及水资源、林业以及农业环境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可能进一步增大农业的脆弱性。

  冬小麦(1884,-12,-0.63%)种植边界北移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的研究表明,年平均温度增加1℃时,大于10℃积温的持续日数全国平均可延长15天左右,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北移到沈阳—张家口—包头—乌鲁木齐一线。

  气候变暖还将使我国作物种植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华北目前推广的冬小麦品种,因冬季无法经历足够的寒冷期而不能满足春化作用对低温的要求,将不得不被其他类型的冬小麦品种所取代。比较耐高温的水稻品种将在南方占主导地位,而且还将逐渐向北方稻区发展。东北地区玉米(1691,1,0.06%)的早熟品种逐渐被中熟、晚熟品种取代。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较显著的国家之一。据悉,我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组织实施了多项气候变化及影响研究等重大科技项目,为国家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和参与国际谈判提供科学依据。

  过去20多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有所增加。特别是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和保护措施。

  1980年到2005年,我国通过造林累计净碳吸收量大约为30.6亿吨二氧化碳。“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能源消耗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0%目标。

  ■记者观察

  农产品价格变动对货币政策影响甚微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在22日表示,气候变化正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据悉,气候变暖将使我国作物种植制度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据了解,气候变化最主要的三大特征为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而能源、林业、农业、电力、汽车、旅游业等都是对气候变化敏感的经济部门。

  气候变暖虽然给有些行业带来挑战,但机遇也接踵而至。

  专家表示,在人类认识到常规能源的诸多弊端之后,都开始开发和研制新的能源项目,太阳能、风电、生物燃料等新能源也成为市场的宠儿。

  记者了解到,我国气候变暖带来的水危机使淡水供应以及污水处理企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同时,气候变暖后人们旅游休闲的方式增多,包括度假村、温泉等多样化的旅游服务相较纯粹旅游资源的企业更有发展潜力。

  此外,农业生产是受气候影响最为直接的经济部门。

  联想到央行上周六的加息,有些人开始担忧,农产品价格在CPI权重中占有一定比例,如果农产品价格受气候影响而上涨,导致CPI升温,是否会引发央行的不断加息?

  “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表示,虽然现在农作物价格在CPI权重中占3%左右,间接影响会达到30%,但是加息能够抑制通胀的核心原理是加息可以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也就是说利率只会对货币因素导致的需求拉动型的通胀有作用。而粮价、油价等价格是刚性的,货币政策对由此导致的成本推动型的通胀没有作用的,货币政策一般是不会考虑这些因素的。”(何鹏)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