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为香蕉“平反”更待食品安全立法

2007/4/13 9:04:50 来源:光明网
     近来部分媒体报道称香蕉“巴拿马病”不但是癌症,也是香蕉世界的SARS。不少消费者误解为吃了香蕉易患癌症;还有媒体报道香蕉是“毒水果”,导致了消费者的恐慌。农业部新闻办公室7日发布消息,称香蕉枯萎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深圳商报》4月8日)

  尽管农业部日前已经发布消息,为香蕉

“平反”,但本次“蕉癌”传言,却使海南、广东等省的香蕉市场一再遭遇“滑铁卢”,蒙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不仅如此,广大消费者对香蕉等水果的食品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急,“蕉癌”留下的阴影一时很难在消费者心中抹去。

  联想起今年3月份卫生部驳斥“牛奶有害论”的相关报道,与本次农业部对“蕉癌”传言的辟谣如出一辙,起因都是源于媒体不科学的报道。其中“牛奶有害论”据说是出自一位博士之口,在他编写的科普著作中及在电视台和一些地区的演讲中,以“完全颠覆传统健康观念”为主题,多次宣传“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牛奶及乳制品为食物过敏的元凶”,“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为了远离慢性病,请尽早断奶”等观点。试想,“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这种说法怎么可能出自一位“博士”之口(《法制晚报》3月26日)?另据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简纯林介绍说,去年十月某媒体关于“香蕉被加工,化学剂催熟”的不科学报道,给消费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尚未解除;三月中旬,内地又有媒体报道称广东甚至全国的香蕉大面积感染了“蕉癌”——“巴拿马病”,使消费者误以为吃香蕉会致癌(中新网4月6日)。

  由此不难看出,上述两起谣言,都是媒体报道惹的祸。这无疑给食品安全立法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科学地报道食品安全信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直以来,媒体善于炒作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歪曲报道或者是恶意炒作,恐怕不会象一般的谈资那样仅仅是图个嘴上快活而已,弄不好就会误导消费者,搅乱市场秩序,造成经济损失,搞得人心惶惶。

  所以,我们期待食品安全立法能够从保护消费者和食品经营者的双重角度考虑,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信息保障机制,严格规范食品信息的科学报道,加大对歪曲和失实报道的查处力度,从而在法律和制度上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唯其如此,才能彻底改变谣言四起、被动平反、平了又起的尴尬局面。

  此外,还应进一步规范对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要让真正的安全食品穿上安全的外衣,要鼓励生产者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增大安全标识的权威性和诚信度。同时还要对消费者进行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让广大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对食品安全的甄别能力,这样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希望香蕉“平反”事件能引起立法委的高度重视,我们期待更加贴近民生的食品安全法尽快出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