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我国饮料酒经济指标创新高

2007/4/16 15:11:24 来源:网友
    2006年,我国酿酒业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快速发展,通过产品结构、增长方式的调整和转变,各项经济指标在2005年的大幅增长基础上又创历史新高。这是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3月28—29日召开的中酿协三届三次理事会上透露的。
  
    2006年1—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饮料酒总产量为4571.17万千升(不含果露酒),同比增长19.59%。其中啤酒3515.15万千升,累计增长14.70%;白酒397.08万千升,累计增长18.20%;葡萄酒49.51万千升,累计增长18.10%;黄酒63.81万千升,累计增长236.18%;酒精545.62万千升,累计增长44.10%。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295.01亿元,同比增长28.16%;实现利润180.03亿元,上缴税金317.12亿元,利税合计497.15亿元,同比增长24.04%。
  
    王延才进一步分析说,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得益于酿酒业积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产品结构调整的成效在白酒业和名白酒企业尤其明显。比如,全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实现18.20%的增长,但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31.08%和34.20%。其中五粮液集团产量同比下降26.84%,但销售收入增长28.09%;茅台集团产量虽然没有大幅增长,但利润达到25.33亿元,同比增长近6亿元,销售收入增长28%;剑南春集团产量仅增长12.35%,销售收入增幅却达43.47%;汾酒集团全年利润增幅达83%,远远超过了6.31%的产量增幅。这些企业在掌握消费心理、捕捉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注重营销方式、开发区域市场、生产行销对路的产品等方面更加成熟和理性。
  
    啤酒行业克服能源紧张和国产大麦涨价等不利因素,仍达到了25.79%的利润增长率,比其产量增幅高出十几个百分点。尽管近年来能源价格持续提升,但啤酒企业通过加强管理,降低资源消耗,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逐年下降,制造成本降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2006年进口啤酒大麦约占大麦原料总用量的55%,其全年平均价格与2005年相比有所降低,抵消了国产大麦涨价的不利。随着营销工作的加强以及营销渠道的日渐完善,2006年啤酒业的销售费用比上年降低了1.8%。转变增长方式、深挖潜能使啤酒业各项指标持续攀升,产量更是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
  
    王延才表示,我国酿酒行业是最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行业之一,新旧体制的改革和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使酿酒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其生产准入体系、流通准入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酒类生产标准化体系、产品质量认证认可体系也在建立、健全,新的酒类管理体系将引领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