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未来粮食市场常态: 紧平衡

2007/4/25 11:10:36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社

    2004年以来我国的粮食已经连续3年增产,农民收入也连续3年保持了6%以上的增速,要在2007年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局面,难度会增加不少。刚刚发布的第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方面,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预计为1061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增量不是太多;另一方面,农村消费价格上涨3.1%,要高于全国2.7%的水平。这显示出,粮食丰产和农民增收仍然还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要我们在宏观调控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中保持高度关注。

    尽管粮油价格波动会给市场消费带来一定影响,但如果从全国的粮食供求总体情况来看,却并不必担忧。近年来,我国粮食供求关系较过去已大大改善,包括小麦、稻谷、玉米等重要农产品均已实现供求平衡。国家粮食局表示,“紧平衡”将是未来我国粮食市场的常态,供求虽然会“紧”,但“平衡”却是定局。

    从价格异动中看到供求常态

    前不久,北京及山东的粮油市场出现了一次食用油的价格波动。济南物价部门监测数据显示,自4月8日开始,该市食用植物油,尤其是桶装花生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在售的5升桶装一级压榨花生油价格普遍出现上涨,胡姬花牌花生油由78.8元上调到89.5元,升幅13.58%,鲁花牌花生油价格由85.5元上调到99元,升幅15.79%。花生油价格调整初期,在部分消费者中出现冲动性抢购现象。由于可替代油品种较多,花生油在销售量锐减的同时,购买调和油、大豆油和普通花生油的消费者却多了不少。

    食品价格近年来在物价中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在一季度CPI涨幅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仍高于总体水平。以北京市为例,在该市一季度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数据中,粮食价格上涨16.2%,谷物生产价格上涨22.6%,也都要高于5.9%的总体涨幅。

    价格的偶尔波动,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正常现象,而在一些局部领域出现短暂的供求缺口和产销失衡,也属正常。比如,目前我国对食用油需求较大,而用以生产的原料豆粕不足,因此大豆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对这些市场信息,一方面要及时做出反应,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粮食品种调整的参考信号,及时做出相应的引导。

    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

    目前,全国春播工作由南到北已陆续展开,南方早稻进入育秧栽插阶段,北方春小麦开始整地播种。据农业部最新的农情调度,全国已播各种农作物1.7亿亩,完成春播计划的13.7%,其中已播粮食作物8800万亩,完成计划的10.7%,与常年进度基本持平。

    对此,中央进一步加大了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并扩大了补贴范围,共安排专项资金88.7亿元。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为保持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发出通知,自3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资价格和涉农收费专项检查。针对由于季节性原因带来的价格上涨,各级价格部门加强了市场价格监测与监管,防止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价格异常波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同时还发出了关于做好2007年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的《通知》,对做好化肥生产供应保持化肥价格的基本稳定做出了系统部署。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