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发展燃料乙醇将威胁粮食安全并非危言耸听

2007/6/13 9:52:53 来源:中国胶水网

    9日,在“中国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记者从一政府官员处获悉,国务院6月7日召开关于可再生能源的会议,中国将停止在建的煤化工项目和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坚持发展非粮燃料乙醇。该官员表示,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乙醇存在与人争粮问题。

    国务院可再生能源会议发出的信息,其重心是为燃料乙醇项目紧急“刹车”:我国燃料乙醇项目的原料应坚持以非粮为主,重点支持木薯、甜高粱以及纤维资源等非粮原料产业发展。此举意味着各地一哄而上的玉米加工燃料乙醇项目将受阻。凡以粮食和农田油料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都到了应该“降温”的时候了。

    当前,一场世界性的食品价格上涨正在悄悄到来,并已经逼近30年来最大年度增幅。我国的食品价格水平也正在以高出其他商品价格两倍多的速度上涨。全球食品价格,特别是粮价上涨有其深刻的背景,最主要的原因是谷物产量的增加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近年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粮食产品用于替代能源的生产,生物能源产业方兴未艾,这是玉米等粮食需求增加的重要因素。

    此次燃料乙醇项目紧急“刹车”也可理解为是冲着当前粮食价格上涨而来的。玉米被作为燃料乙醇的最主要来源,需求量持续大幅度增加,加剧了供需缺口。例如2003年国内燃料乙醇年产仅有7万吨,近几年一路飙升至2006年,已达到年产100万吨。市场上玉米价格猛涨,燃料乙醇生产遇到了与民争食的问题。

    笔者在2个月前曾写过一篇题为《推进粮食能源化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时评,其理由是我国的国情与美国和巴西不同,这些国家有着丰富的耕地和水资源,它们可用50%的玉米储备来生产燃料乙醇,而在我国却无法办到。我国耕地本来就贫乏,人均耕地不及世界平均的1/2.,现在乃至今后,我国耕地还会因城市化、工业占地而逐渐减少。与之同时,人口却在以每年1300万至1400万人的速度在增长。强大的人口压力激化了人地关系的紧张态势。因此,我国每年必须花外汇进口约2000万吨左右的粮食。

    其实,可再生能源会议作出的停止在建的乙醇燃料项目,这只是阶段性的选择,之前,国家出发改委也多次通知,要求新上燃料乙醇项目“刹车”,然而,效果不尽人意。如何破解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发展”与“资源”之间矛盾,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用更长的时间来求解。按理说,食品和能源经济并不相关,但是目前正在趋于紧密关联。当石油价格上涨时,食品价格也会上涨。据大连商品交易所公布信息称,国内玉米价格在过去9个月里上涨了近30%,其原因是人们把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所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