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调料越来越不让人放心

2007/6/13 22:31:00 来源:网友

     “调和五味香”是说煎、炒、烹、炸要加适当的调料,菜肴才能有滋有味,令人食欲大开。可是如果用假调料炒菜做饭,时间一长再强壮的身子骨也得闹病。说到假调料,那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味精、鸡精、酱油、醋、番茄酱、鲍鱼汁等等。近日有这样一条消息,工商部门联合央视对北京市场上销售的部分酱油质量进行了专项调查,查出数十万吨假金狮利康酱油,酱油除了桶是真的外,其余都是假的,焦糖色素、水和盐取代了做酱油的大豆、小麦。执法人员送检后发现,菌总数最高超过国家标准86倍,大肠杆菌最高超标25倍。

    有的造假者把食盐掺入味精里面,这种做法还算“高雅”一点儿;最坑人的是把“海粒素”充当味精、鸡精卖给消费者,“海粒素”是一种仅限于作观赏养殖用盐,以及酒店、海鲜市场等水产品的养殖用盐,长期食用可导致碘物质缺乏,严重时引发腹泻等不良症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也不少,有些省市的造假者居然敢在假调料上赫然写着“查真伪赢大奖”,后面还写有垂询热线等。而这些“产品”大多都冒充“李锦记系列调味品”、“雀巢系列调味品”、“红梅”等各大名牌。假货除了卖给喜欢贪便宜的消费者之外,主要销往城乡结合部一些批发市场和大小餐馆。

    谁知道聚会的餐桌上菜肴里没有使用假调料?谁敢保证在购买调味品的时候不“走眼”?造假者之所以如此猖獗是因为他们钻了法律的漏洞。知情者说,对于造假者来说现在是个有条例而没有法律的时代,那些条例、规定订得再多,最后没有惩治的具体有效办法,其结果只是“敲山震虎”,到头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所有造假者没有怕罚的,因为造假本身就没什么成本,即使被没收了全部“家当”,换个地方依然可以另起炉灶。

    没有严格惩治办法的条例就是一纸空文,不然,天下的“贼”也不会越来越多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