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机械化代替手工 明天谁还会包粽子?

2007/6/15 9:43:15 来源:扬州晚报

     端午节临近,粽子的清香又逐渐清晰起来。几天前,记者偶然在晚报博客发了一则关于粽子的文章,跟帖的博友很多。他们几乎发出一致的感慨:会包粽子的年轻人不多了。昨天,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番采访。
  买粽子与包粽子感觉不同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粽子不仅仅是一种好吃的食品,而且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年轻一代中会包粽子的真的不多了,靠谁传下去呢?端午吃粽子与全家人在一起包粽子的感受是绝对不同的。”博友“雪地鸿爪”跟帖说。

  读者小吴来自高邮,与记者交流时,他感慨,因为工作忙碌,今年又不能回家过端午了。只能到超市里买些粽子应景了。那些粽子是工厂机械化生产出来的,找不着小时候的那种温情感觉了。

  博友“老徐”也跟帖说:“粽子里包的是亲情。”

  “超市粽子”是市场分工需要

  虽然很多人对手包粽子有份情感,但是也有些年轻人认为“超市粽子”是时代变迁的必然产物。“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机械化的生产可以给人们生产出粽子。想吃随时可以购买,很方便的。”市区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小郑直言。

  记者走访了市区的一些大超市发现,端午节前后,作为时令商品的粽子,“形式”几乎都是拳头般大的三角型,“内容”从猪肉到鸡丁,从红豆到蜜枣,应有尽有。某超市负责人表示,机械化生产的粽子大多出自同一个模子,味道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增加不少。

  用“包粽子”将民俗传承下去

  韩国现已把江陵端午祭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端午节真正发源地的中国,如何传承端午这个民俗节日?市文联秘书长、民俗协会副秘书长陈家庆表示,吃粽子是一种较为“实惠”的应节方式,包粽子看似一个繁琐的过程,其实融入的是一种情感寄托,是对民俗的全方位继承。

  他建议,现代社会完全可以将包粽子作为一种DIY的休闲方式,年轻人应主动参与进来,将粽子包得更好,更香。 ( 张庆萍 )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