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食客“拖油瓶”是权宜之计

2007/6/25 9:59:37 来源:山西日报

    近来,一些食客因为担心餐馆的食用油不安全,便随身携带油瓶到餐馆用餐,让厨师用他们自己带的食用油炒菜,账单照付,一分不少。他们自嘲,自己行走四方,都成了“拖油瓶”一族!

    上饭店自带油,是否也太矫情了吧!其实,食客们这种担心并非没有道理。据一位厨师举报,很多餐馆内的油往往要重复使用多次。一般新鲜的食用油首先用来炒菜,炒后还会剩下不少油,这些已经用过的二次油,可以用来炒一些菜和做油炸食品。三次油就只能用来炸一些腥气的菜以及一些颜色本来就发红发黑的菜。被使用过数十次的油,才是没有用的废油。

    今年初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吴创之表示,我国各地大小饭店每年产生大量的食用油废料,建议应统一将其收购到环卫部门,再卖给化工厂,生产成生物柴油循环利用。而目前相当数量的废弃食用油并未进入正规处理渠道,作为上海收购地沟油的“正规军”,陷入地沟油严重匮乏的困境,平均每年约有700吨的废弃食用油“不知去向”。

    上饭店自带食用油,是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权宜之计,实在是无奈之举。如果担心餐馆用油不安全自带食用油,那么担心餐馆筷子不卫生、碗不卫生、大米不卫生、用水不卫生,是不是下馆子时也要带上筷子、碗、米和自来水?如此一来,上饭店吃饭跟请个保姆回家做饭还有什么区别?下馆子吃饭还有何乐趣可言,何力可省,何浪漫之有?

    其实,自带食用油上饭店并非高枕无忧,谁能保证食客自带的食用油本身有没有问题?谁能保证自带的食用油一定不会被厨师调包?假如自带了食用油,反而吃出了问题,责任又该归咎给谁?所以,要让食客摆脱“拖油瓶”的尴尬局面,解决食用油安全问题,关键还得靠相关执法部门加强监督,从源头上控制不洁食用油流入餐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