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正在向“世界啤酒强国”过渡

2007/6/27 16:47:50 来源:大食品杂志

    啤酒在我国需求量巨大,属于一线快销产品。2007年,啤酒的产销旺季又将到来,新一轮啤酒大战即将拉开序幕。随着夏季的到来,各个厂家精心筹措,跃跃欲试的啤酒大战将更加激烈。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借奥运会供应商之名,大打奥运营销牌,各自发挥优势,互为攻守对象,力求让各自的市场营销跨上新台阶。华润雪花啤酒独具一格,大搞“非奥运营销”,又开始了有奖促销,期望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继续保持和发展全国产销量第一的新水平。

    目前我国啤酒业的发展状况如何?行业整合走向了哪一个阶段?中国啤酒业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差距?2007年,啤酒业是否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福泰,共同解读07年中国啤酒业发展态势。

    《大食品》:有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啤酒行业的兼并收购已经基本告一段落,未来几年利润的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行业整合的成果。在您看来,我国的啤酒行业是否完成了行业整合?目前是怎样一种局面?

    杜福泰:通过“兼并”、“整合”以来,我国啤酒工业的规模化、集团化有了很大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已经形成了很多大中型啤酒集团。如青岛、华润、燕京三大集团,以及英博第四大集团。2007年本会统计公布的排序结果:华润的产销量居全国第一位,其后依次是青岛、燕京、英博、重庆、金星、哈尔滨[AB]、珠江。

    但是前四名集团的产量加起来也只占全国啤酒产量的46%左右;前五明集团的产量加起来也只占全国啤酒产量的51%左右;前八名集团的产量加起来也只占全国啤酒产量的64%左右。这与中国啤酒工业要有3-5家啤酒集团,拥有全国产量的70-80%以上,才可以说集团化、规模化基本完成的国际标准衡量,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说我国啤酒业的规模化、集团化程度还不够,还要向纵深发展。

    目前,还有一些比较大的集团,如重庆、珠江、金威等发展也很快,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也在健康发展,所以说中国的啤酒公业并不是到了几个集团已经完成“整合”的时候,应该说还在“整合”的过程中。当前,根据中国啤酒工业发展的特点,既不能说是“战国时期”,也不能说是“三国时期”,而只能说是“大国争霸、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

    《大食品》:目前啤酒业整合的特点是什么?

    杜福泰:啤酒业的整合以“低成本的扩张”为主的初级阶段基本过去,进入了以大中型啤酒集团[企业]之间,强化资本运作,以“并购”为主,甚至“高价并购”的高级阶段,如AB并购哈尔滨啤酒;英博并购雪津啤酒等,都是通过精心运作,实现“强强联合”,达到双赢。

    总结“低成本的扩张”的经验教训,大的啤酒集团不愿意再去兼并小的啤酒厂,尤其效益比较差的厂,进行了有严格选择地“并购”,免得增加自身的负担。当前,某些大中型啤酒集团[企业]竞相扩大生产能力,主要是靠搞新厂建设和老厂改造,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所以我国现在形成了空前的啤酒建设新高潮。2007年,仅华润一家的在建项目产量就在200万千升以上。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将为我国由“世界啤酒第一生产大国”向“世界啤酒强国”过渡增添新生力量。(子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