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年售1500万欧元-中药保健品推广给欧洲

2007/7/5 16:13:53 来源:网友
    在欧洲,在匈牙利,很多人不知道中国的一些老字号的中医中药品牌,但当地人一定知道一个来自中国的,叫做--“陈博士药房(DR. CHEN PATIKA)”的中医品牌。
     “陈博士药房(DR. CHEN PATIKA)”是一个十几年前来匈牙利的中国人创立的。他就是陈震。
     中华医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她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
     然而,中医药在海外仍处在普及阶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她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如何使中医药跨越文化、科技的障碍,走出国门,发扬光大;如何使之更加符合欧美食品药品的有关法令,以利于完全被当地人士接受,如此等等,一直是中医药界有识之士所共同思考的问题。
     医学博士陈震,便是这样一位有识之士。十多年来,在中东欧的土地上,他像一个拓荒者那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地开辟了偌大一个中医药市场网络。他所经销的中药及保健品,已有62种获得了匈牙利卫生部许可证,有30余种产品在当地成功获得专利注册,其中“陈博士药房(DR. CHEN PATIKA)” 商标已成为当地医药行业知名商标。他的中药及保健品走出了华人圈,其销售网络延伸到了中东欧地区的3000 余家法定药房、草药保健品店、超市和特色商店。
 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西方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来自东方的传统医药,他大胆探求,潜心研究,积极探求用现代科学来证实传统医学的方法,寻找东西方医药的共融之路,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尽管遥想未来前程似锦,中医药及保健品市场会大有可为,但在眼前,创业伊始,障碍重重,将中医药全面引入中欧的道路必将是坎坷而漫长的。
     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诸多不同,东西方人对健康保健的观念大相径庭。在技术上,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药检标准不同,对于产品的认识也不同。中医定性,而西医定量;中医道阴阳平衡,调和通畅,而西医说成分含量、数值指标;中国的中药检验标准与国际标准不能对应,产品拿不到许可证。
     观念的改变非一日之功,中西不同标准的协调需要大量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陈震已作好了准备,认准了一条路:要让中华医药在国外开花结果,发扬光大,就要以文化开路,科技护驾,产业依托,立足长远。
     为了让西方人“听懂”东方医药精髓,接受中华医药理论,陈震煞费苦心,不断探索用西医的学说和原理来描述中医的治病养生之道,用更科学的证据让西方人相信东方传统医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他办讲座、写文章、出书……利用一切机会多方位进行对中医药的宣传,在中东欧的专业医学杂志上,经常可以读到他介绍中医药的文章;在各种医药博览会推广会现场,他的展室里也总是挤满了对中医药兴趣浓厚的西方人。
     2000年1月,时逢匈全国暴发“脑脊髓膜炎”,匈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TV-2在晚间新闻后和早晨新闻前,向全国直播了他的中医药防治办法,在全国引起轰动。
     2002年8月11日,星期日晚,在七点钟的黄金时段新闻节目后,匈最大的电视台RTL-KLUB用近20分钟时间播出了对他的专题采访,全面介绍了中医药疗法的优势和特点。节目播出后反响极大,打入电视台的电话创造了记录,再次掀起了中医药热。
  2002年11月,他出版了匈文版的《药膳与验方》一书。在书中,他对36种常见病进行了东、西方疗法对比分析,根据“药食同源”的理论,潜移默化地介绍了中医药疗法,开创了中医药著作以当地文字出版的先河,引起了当地人极大的兴趣,第一版两个月内即销售一空。
     陈震熟悉当地有关药品保健品的法律法规,精通英语和当地语言,他总是凭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不断地寻求中西医药的交融点、互补性。早在1990年,在匈牙利政府颁布允许200余种当地产草药(只限于单方)合法出售的法令后,他便开始同当地学者合作,对中国常用的150余种草药和当地的草药进行植物学研究,分类归档整理出了详细的资料。将它们分为“欧洲产科属相同的品种”、“当地产的同科属品种”、“只有中国产,而当地无的品种”等几类。这项工作为中药正式引入中东欧作好了技术准备,也为利用当地资源建立药厂打下了基础。
     十年勤奋创业,他的路已越走越宽。过去,在匈牙利市场上很少见到中药及保健品出售,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多地在专业药房、草药店,超市、健康品店中看到了它们,它们在货架上占用的地方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多。中医药产品已经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西方人的医疗和生活领域,这是陈震多年执着耕耘的结果。
     2002年,陈震注册了他的第一家中药加工厂。对陈震的中医药事业来说,匈牙利的投资环境确实是提供了很好的天时地利条件,这里具有其他欧洲国家不可比拟的低廉劳动力市场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在当地建厂,极易获得药品许可证,顺其自然一步进入欧盟,解决了中国药厂GMP标准不被欧盟接受的现实问题。这对中国进入WTO后中国药厂面临的挑战,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遇,一个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希望关心中医中药的朋友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如果有问题,请直接与我联系,我可以转达大家的意见与商业机会给陈博士。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