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人为什么无法抗拒美食?(3)

2007/7/6 10:17:28 来源:东北网

    20世纪30年代,在一个针对不同大脑系统的实验中,猿猴成为试验的对象。德国神经科学家海因里希·克吕弗(Heinrich Kluever)和他的美国同事保罗·C·布西(Paul C. Bucy)破坏了猿的杏仁核结构。这个结构与激励和情绪反应有关。他们的发现暗示了这个结构也可能与过分饱胀有关。2001年,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凯文·拉巴尔(Kevin LaBar)加速了这个方向的研究。他给9个受试者观看一些图片,同时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这9个人的杏仁核。这些图片包括食物和其他东西,如车或工具等。受测者的身体都非常健康,只是在试验过程中处于饥饿状态——从试验开始前8个小时,他们就被禁止吃任何食物了。第一轮测试结束之后,凯文·拉巴尔会提供给他们想要的食物,然后继续进行测试,并将结果放进扫描仪里进行分析。

  通过这种方式,凯文·拉巴尔对饥饿的人和吃饱的人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当饥饿的人看见任何能够食用的东西后,大脑内的杏仁核就会开始活动。在这个人进食之后,这个大脑区域就不再有反应了。在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克林顿·基尔茨和他的同事(Clinton Kilts)几乎在同一时间对可卡因上瘾者进行了相似的实验。就像PET扫描揭示的那样,杏仁核对那些能使受试者感到兴奋的图片,如排成一条线的白色粉末,也会产生反应。很明显,杏仁核起着一种报警作用。不管任何时间,只要它探测到能对这个主体产生重要作用的东西,比如一大条蛇,或者一个诱惑人的三明治,就会立刻报警。(奥利弗·格里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