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海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难在何处?

2007/7/16 14:34:34 来源:证券导报

    食品安全问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上周的《华尔街日报》拿出很大的篇幅报道中国农业品所受种种污染的严重程度。每到这个时候,最紧张的就是那些从事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运输的人,因为与其它工业产品不同,农产品往往是没有品牌的,一旦有一个地方的产品出了问题,那殃及的将是整个来自中国的同类产品。于是近期许多城市加快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系统工程,以期受到WTO对原产地产品的优先保护,并将本地农产品的品牌与其它地

区产品区隔开来。
  这项工作的意义无需多说,美国新奇士品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个由八千多家橘类生产、加工、运输企业共同持有的品牌,凡有此标志者,意味着货正价高。

  回到海南来,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海南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虽由上年的32.96%降至32.71%,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仍高达24.4%。这个数据比全国的同类指标高出一倍都不止,这至少说明,海南目前是个农业省,在不久的将来仍然还是个农业占较大比重的省。

  虽是农业大省,但海南农产品的地理标志的积级性还是略逊于其它各省,据《海南日报》曾有文章分析,这是因为申报经费过高,而且事后品牌推广没有直接效益,所以政府没有热情。

  前几天我把这个问题也抛向了正在忙着申请地理标志的广东省增城市长宋牛平,他的答案是前期由政府出钱申报,成功后交由龙头企业暂时无偿使用,待品牌数量足够壮大后,可以考虑成立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品牌管理委员会。

  其实,海南以往也曾搞过类似的农户加基地加公司的所谓现代农业模式,但让龙头企业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愿望在现实中落实得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农业的分散经营和土地经营权的细碎化,加之农户间缺少统一有效的内外协调机构,于是看似理想的乌托邦被交易成本折磨的变了形。

  实事求是,我们可以暂且放低过于理想化的制度设计,从申请地理性标志入手,并通过对品牌的经营,在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农户间协调机构与机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海南新农村建设不妨从地理性标志做起。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