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 4成奶牛养殖户亏损

2007/7/18 16:49:15 来源:网友

据农业部统计,当前奶牛养殖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全国约40%的奶牛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奶牛养殖收益每头平均比2006年减少1500元。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奶业生产有可能出现类似生猪生产大幅波动的情况。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16日在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表示,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是重要原因。近些年奶牛饲养成本不断增加,鲜奶收购价格却一直较低。原因在于奶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原料奶销售渠道单一,奶农只能卖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掌握着定价的主动权,压级压价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

  同时,饲草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上半年玉米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6.32%,苜蓿干草平均价格上涨20%以上。据测算,每公斤原料奶成本因饲料价格上涨上升0.15元。

  进口奶粉对国内原料奶生产也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加工企业进口奶粉增加,用奶粉生产的还原奶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直接影响了原料奶的收购和价格。2006年,奶粉进口增长了25.8%。

  此外,液态奶标识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一些用奶粉加工的复原乳未按国家规定明确标识,影响了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另一方面,用鲜奶加工的巴氏杀菌乳没有建立相应的标识制度,目前还不能标“鲜”,这对奶牛养殖和原料奶生产带来严重不利影响。(记者董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