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我国马铃薯产业竞争力亟待增强

2007/7/19 15:08:34 来源:农博网
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跃升世界首位,消费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我国已成为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从农户种植到企业加工,整个产业仍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目前全球马铃薯生产及消费正出现一些新变化,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推进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契机。
  马铃薯种植及加工产业
  发展现状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马铃薯播种面积7321万亩,总产量7086.5万吨,亩产968公斤。目前马铃薯种植正呈现出向优势产区集中的发展格局,内蒙古、甘肃、云南和贵州等四个省区马铃薯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5%。
  近几年在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马铃薯加工业迅速发展,主要包括冷冻薯条、马铃薯全粉和淀粉。据统计,去年北京辛普劳公司生产冷冻薯条3万吨,哈尔滨麦肯公司生产1.5万吨,山西旭美公司生产1.8万吨,总量近6.3万吨。去年我国全年实际消费量近9万吨。目前全国约有11家企业生产马铃薯全粉,产销两旺,供不应求。马铃薯淀粉生产上规模企业约有50余家,小企业千余家,其中主要生产企业拥有74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60多万吨,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自动、全旋流、全密闭工艺的生产线。去年我国马铃薯淀粉实际产量30万吨左右,达到一级品的产量有5万多吨。
  马铃薯产业竞争力不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薇说,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马铃薯种植和生产大国,但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很弱,主要是产业链后端的加工能力长期停滞不前,产业发展潜力还未得到充分挖掘。
  一是加工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90%的马铃薯直接烹饪,加工马铃薯一部分被用作淀粉,然后再加工成粉丝、粉皮等初级产品,不少企业开工率和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二是种植水平低。造成我国马铃薯产业加工利用率较低的重要原因是马铃薯种植水平不高、种子质量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管理水平低。
  三是技术创新不足。种植业缺乏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工业缺乏更为健康、方便消费者日常饮食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产业发展长期在较低水平徘徊。
  四是低水平、小规模重复建设。
  此外,除少数较为规范的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对马铃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处理和综合利用不够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突出。
  高标准产业结构调整
  亟待推进未来几年,我国食品工业将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并存转变,产品结构将继续朝着营养、健康、安全、方便、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为适应这一趋势,我国马铃薯产业应尽快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整合各种资源,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标准法规制定,到科学育种、推广、管理等形成现代化产业链.加工企业要以市场手段,鼓励和引导原料向符合消费和加工要求的高水平、标准化、规模化、多样化转变。
  二是适度提倡规模化、先进化、标准化加工生产方式,提倡资源优化配置和适度整合,加强环保措施和综合利用。
  三是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满足消费者美味方便和营养健康需求。加工企业应改进油炸薯片的用油安全和加工工艺,重点开发更加适合消费者方便、口味需求的马铃薯菜品、制成品、半成品、冷冻产品。
  四是加强有关行业标准制定。去年我国开始起草制定《加工用马铃薯分级》国家标准,今年将争取制定几项马铃薯加工行业急需的行业标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