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增产不增收” 温州杨梅敢问路在何方(2)

2007/7/20 11:05:02 来源:温州日报

  从一欧元高售价

  看杨梅外销之路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杨梅的售价高得离奇:一颗杨梅1欧元。

  外销让这批杨梅的身价翻了10多倍,那温州杨梅产量的75%是荸荠种、丁岙种以及本地种,含水量高,不易存放运输,比不得以东魁杨梅为主的外地杨梅。即使在理想状态下,我市每10公斤杨梅也只有2.5公斤能销往外地,而现实中外销杨梅不过一成。

  但乐清市岭底乡屿山村的杨梅销售打破了人们对丁岙种、荸荠种只适合当天鲜食的看法,该村通过预冷后用下铺冰块的泡沫箱盛放的方式,将这两种杨梅的存放期提高到了4天,使之适合长途运输。今年该村已有10吨荸荠种杨梅被送到北京市场,每公斤售价在40元左右。而文成县珊溪镇也通过空运,将杨梅送往欧洲超市试水,每公斤售价14欧元。

  另据市农业特产站的统计数据,我市新发展的杨梅种植面积以耐存放的东魁杨梅为主,这种在常温下可存放3至4日的杨梅种植面积已超过丁岙杨梅,13万亩即将进入结果期的杨梅林中有8万亩种植的是东魁杨梅,这为今后我市鲜果外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拉长杨梅采摘期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如茶山杨梅用大棚培育,于4月下旬提早上市,打入尚无杨梅成熟的浙北市场;而南田杨梅借高山优势,至7月上旬仍果满枝头,则在闽北杨梅下市后杀了个“回马枪”。将原本不过半个月的杨梅采摘期拉长到两个多月,不仅实现了产量分流,使单位时间内杨梅供应市场不致饱和,更在部分外销区域形成当地杨梅未上我先上,当地杨梅下市我仍在的局面,时间差助力杨梅销售。

  从少量的加工量

  看产业发展前景

  “目前我市杨梅加工能力仅为产量的5%,加工企业偏少。”市农业特产站农艺师杨小平介绍说。5%即3750吨,这便是我市杨梅加工的总量,在宁波市象山县,通过制作杨梅酒,加工杨梅罐头、蜜饯等多种产品消化了当地近半杨梅产量,加工能力几乎等同我市;而浙江扬眉饮品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德国每小时15吨的多品种浓缩果蔬汁生产线,可月消化杨梅1万吨,一个公司的加工能力将近我市的3倍。

  作为杨梅产业化的必由之路的杨梅加工业,不仅能消化目前相对过剩的产量,而且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何发展不良?“别看今年大年收得顺利就扩大规模,到小年的时候收不到杨梅,就都闲置了。”一企业管理人员道出了原因。我市不少梅农缺乏诚信意识,只有在大年杨梅卖不出去的时候才会寻求加工企业的帮助,到了小年杨梅价高时便自行出售,令加工企业处境尴尬,制约了加工企业的发展。而梅农们对加工企业也是放心不下:今年生产效益好,收购量大,明年亏损、倒闭,种出来的杨梅又卖给谁呢?双方都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和规范销售市场,支持投资杨梅加工。

  今年5月初,龙湾区状元镇大岙溪村的200多亩杨梅林就通过“企业+中介+农户”模式与杨梅加工企业签订价值200万元的订单合同,既解除了梅农们的后顾之忧,也为加工企业保证了充足的货源,产生双赢,这多少有些借鉴之效。

  杨小平认为,当下政府应当通过培养一批诚信梅农定期定量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有机绿色杨梅,为企业稳定货源以便安心发展处理规模,同时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在杨梅保险、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实现杨梅加工的规模化、效益化经营,从而确保企业的稳定收入,带动农户的杨梅销售。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