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乳业:谁敢带头涨价?

2007/9/14 8:46:50 来源:西部乳业

    自去年以来,国内奶源相继提高价格,甚至在6~9月份的淡季,原奶仍前所未有地保持了高价位,按理说,对于奶农这是一个极好的转变,人们很自然地会推测到乳产品也将涨价,并能客观地接受这一市场变化。但事情的发展往往不随人愿,奶农和乳品加工企业没有为此而高兴,抱怨之声反而有增无减。有心人不难发现,今年年初,许多食品、日用品皆因受原料、运输等因素的影响纷纷调价,而惟独乳制品没有涨价,这样的怪现象是在任何一种产品身上都未曾出现过的,这不得不堪称为我国乳业一道奇异的风景。

  那么,奶农和企业的利润为什么没有体现出来呢?

  先来看看奶农。如果在前两年,原奶收购价每年递增,不用大肆宣传,奶农就会紧紧抱着这个产业持续发展,可是市场是千变万化的,它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饲草料价格的猛涨,让奶农惊慌失措,饲养成本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原奶价格的上升,奶农的利润只能寄希望于乳品企业。

  再看看乳品企业。我区十余家乳品企业,以生产原料粉者居多,常规产品者较少,且常规产品皆因受大品牌价格所牵制,这就出现了前面所讲的怪现象:原料价格的增长并未带来终端产品的涨价。我们可以预想一下,如果乳品企业为了奶农的利益,把原奶收购价格提升,这不仅让奶农获得利润,同时也维系了乳业发展的根基——奶源,那么乳品企业所增加的这部分成本不能通过终端产品来平衡,谁又为乳品企业买单呢?

  这样一来,人们不禁要问:乳制品为什么不涨价呢?

  是啊,为什么不涨价呢?恐怕连乳品企业也无法作出回答。

  我区乳品加工企业能做得了奶农的主却做不了市场的主,原奶价格的高低都由乳品企业来定,而市场上乳制品的价格却掌握在国内大型乳企之手,大型乳企搞促销,中小乳企如不跟随,销售量则明显下滑,如果跟随则是利润微薄或无利润可言,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可能自己来承受这份压力,而他们又能承受多久呢?

  然而,消费者的购买心心理是,只要有促销、甩卖、买赠,便蜂拥而至,极其配合商家的活动;而如果一旦价格回归正常,或稍有提价,他们便货比三家,同质情况下,价低者依然受宠,那么如此这般怎么又能带动乳业的整体发展呢?

  大品牌掌控市场风向标这是行业不争的事实,大品牌不涨价,小品牌涨价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因此,从奶农的利益、乳企的成长、消费者的营养诉求、乳品产业链等整体发展角度出发,适当涨价,均衡发展,大品牌变相促销以达到挤压小品牌目的的做法,无易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是有驳于市场规律的,谁都不想也不愿意看到“猪肉现象”在乳业中上演。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