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红牛遭遇先行悖论(2)

2007/10/31 16:37:35 来源:网友

   “苹果”熟了?

  “目前,功能性饮料市场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但仍然处于稳健发展时期。这两年,随着国内经济变热、消费上升以及运动意识和保健意识的增长,功能饮料的普及度进一步得到提高。”王睿说。

  虽然就像对功能饮料的定义无法统一一样,功能饮料行业现在所处的阶段,也是众说纷纭。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看起来一派繁荣、品牌数量不断增加、消费者接受度不断提高的功能饮料实际上还处在发展初期,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

  已经做了12年市场培育和推广的红牛看起来似乎依然没有疲态,依然在不断地寻求着自己的目标消费者,在积极地做大市场,这或许就是出于其对功能饮料行业处于发展初期的基本判断。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断地寻求自己的目标消费群,然后与其进行长期而有效的沟通,是红牛不仅仅在中国,也是其风靡全球的一种营销魅力。而这样一种发掘需求以及强大的沟通能力,让红牛得以不断保持领先,建立起颇为广泛的品牌知名度和稳固的品牌忠诚度。

  近年来,红牛逐步加强了寻求目标消费群的力度。从2000年起,红牛连续多次赞助中国青少年三人篮球赛(TBBA),在校园中培养红牛拥护者。2003年,红牛正式成为NBA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多次在中国为广大球迷开展“全明星票选活动”。2004年,F1大奖赛首次在中国开赛,红牛大力推广F1赛车运动。从2005年开始,红牛与NBA大篷车活动紧密合作,穿行于中国的许多城市,作为NBA大篷车官方合作伙伴,红牛的冠名活动“红牛能量大灌篮”是NBA大篷车最激动人心的活动之一。

  早期,红牛确定了“困了,累了,喝红牛”的传播口号,功能诉求为“补充体力,提神补脑”,取得了惊人的传播效果,很多人至今都对这句传播口号记忆犹新。可大量的运动营销一度招来非议,被专业人士评价为红牛突出了补充体力的品牌诉求,却弱化甚至忽视了另外一个“提神补脑”的品牌诉求,忽略了很大一块市场。不过王睿却觉得,红牛的品牌定位一直聚焦在“激发潜能,挑战极限”,突出能量对于目标消费者的价值与意义,所以说红牛品牌的核心在于充沛的能量与活力。王睿说:“运动营销帮助红牛增强品牌价值,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喜好,运动营销是我们和消费者沟通的主要工具。从红牛品牌在中国上市以来,运动营销的步伐一直在进行着。总的看来,红牛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是把运动营销当成品牌传播的一项最主要的工作来做的。这些年来,红牛在全球主要参与的体育项目包括赛车、飞行、足球、篮球、冰雪和极限运动等,特别是赛车和飞行两项,参与了一系列赛事,并建立了世界性的声誉。”

  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的Richard D’Aveni教授于1994年提出了“超竞争”概念,指出:在当今日趋激烈的超竞争环境下,长期成功的道路不是试图维持长期竞争优势,而是通过不断创新追求一系列暂时的优势,使得企业比产业中的其他企业总领先一步。

  市场的先入者总是会遭遇“先行悖论”:如果企业选择观望直至时机成熟才采取行动,它可能会从市场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且遭遇的风险也更小;但是,如果每家企业都这么做,最终结果是,既没有企业抓住创业先机,也没有企业开拓市场。市场先入者的地位,撇开目标市场存在的风险不谈,在早期可能是一种优势,而到了中后期,由于模仿者会更为灵活,先行进入有可能就变成了一种劣势。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采用不同的战略:创新战略,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对于红牛所置身其中的饮料行业而言,“超竞争”必然是最终的趋势。红牛也不得不面对后来者的“咄咄逼人”。不断创新就成了红牛追求领先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