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美国式的餐饮卫生评级标准值得借鉴

2007/11/19 9:15:50 来源:网友

    为确保餐饮消费安全,许多城市将对餐饮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即从卫生管理、建筑布局、设备设施、卫生状况等软硬件方面对餐饮单位进行逐一打分评审,共分A、B、C、D四个等级。其中A级为高信誉度、低风险等级,表示可以放心在此用餐。B级为中等信誉度、一般风险等级;C级为低信誉度、高风险等级;被评定为D级的餐饮单位将被取缔。市民可据此了解餐厅卫生状况登记,保障自身消费安全。   

    餐饮单位维系着公共卫生安全,卫生监督部门勇于行政执法创新,将食品卫生许可监督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有机结合,采取量化分级管理的办法对餐饮单位进行全程动态管理,体现了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重视,值得鼓励。 

    然而,实践才是检验一项新制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确保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成功实施,最关键的一点是手握重权的卫生监督部门能否做到公平公正?评级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执法行为,实施人既有自由裁量权,又缺乏足够的监督,因此有可能产生腐败。特别是有卫生部下属的“牙防组”借认证肆意牟利的教训在前,公众的担心便可以理解。如果没有好的监督措施予以保证,A、B、C、D四个卫生等级标志就难以体现公正性,就会成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甚至会成为一些执法者以权谋私的手段。因此,为体现公正性,卫生监督部门要建立一套严密的考核制度,堵住可能出现的不公正的漏洞。在这方面,美国经验值得借鉴。  

    在美国,食品安全监察员堪称公众健康的“关键先生”,也常常被誉为阻止不安全食品的“前线”。他们的抽查对那些有食品安全隐患的经营者来说,是心惊肉跳的事情,因为检查是不会提前告知的,以免将事情演化为“作客”,也不会在检查后回来用餐,以免引起人们的联想。于是,客观和理性便成为他们的杀手锏。  

    此外,一个责任共担的细节也体现在评级中。那就是,监督员的名字会留下来,而那些以严格著称的监督员,甚至会带来如此的效应:消费者只要看到他或她的名字,就会很放心地用餐,因为他们相信那会是一次标准、负责的检查。并且,这也避免了极个别监督员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如果总是在那些出问题的餐馆看到同一个检查者的名字,这个人的饭碗也就快完了,可能还会被调查是否涉嫌腐败问题。  

    由此看来,餐馆卫生评级这项政策的创新立意是良好的,但要让卫生监督落到实处,让顾客吃得放心,还需卫生主管部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确保评级公正、公平,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