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RNA干扰抗病研究获进展

2007/12/4 17:07:46 来源:食品产业网

    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种病毒寄生

  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难以用药物治疗。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朱作言院士的研究组在草鱼出血病病毒的RNA干扰抗病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

  该研究组以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外壳蛋白基因VP7为靶基因,选择3个不同的siRNA位点,构建了3个草鱼H1基因启动子驱动的shRNA表达载体pH1siGCRV(X)-CMVeGFP及其对照表达载体pH1shHK-CMVeGFP。

  他们进行的草鱼肾细胞(CIK)的感染实验结果显示,pH1shGCRV2-CMVeGFP在细胞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病毒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2%。接着,他们以pH1shGCRV2-CMVeGFP和pH1shHK-CMVeGFP为外源基因,采用显微注射方法,获得转基因稀有鮈鲫P0代群体。

  3月龄转基因稀有鮈鲫和同龄非转基因组攻毒实验结果显示,非转基因组和转pH1shHK-CMVeGFP组在攻毒后第5天开始出现死亡个体,11天内全部死亡,转pH1shGCRV2-CMVeGFP组在攻毒后第5天开始出现死亡个体,第11天死亡率为20%,病程延长至20天,死亡率稳定在30%;进一步的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病程不同阶段,大部分无症状转pH1shGCRV2-CMVeGFP稀有鮈鲫脾脏、肝脏、后肠、鳃和肌肉的病毒含量远远低于转pH1shHK-CMVeGFP稀有鮈鲫和非转基因稀有鮈鲫,表明GCRV在转基因稀有鮈鲫体内的复制受到有效抑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组首次在鱼类中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感染,展现了RNA干扰技术在鱼类抗病育种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