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冰山”啤酒的反并购之路

2007/12/5 11:13:43 来源:网友

    “冰山”啤酒是统治川渝地区的老牌啤酒企业。二年前,它通过一款升级产品,重新界定了当地市场的啤酒价格。把原来以2元/ 瓶为主的大众消费价格提高到了3元/瓶。企业的赢利状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并且带动了整个川渝地区的啤酒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此时,国内一家以并购整合战略迅速扩张的啤酒巨头“雪川”盯上了它,提出了收购意向。然而,由于“冰山”啤酒在川渝两地强大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再加上这两年持续可观的赢利能力,“冰山”啤酒没有被对方抛来的橄榄枝所打动。

    于是,志在必得的“雪川”啤酒使出自己在以往的并购战中屡试不爽的三大利器,企图逼“冰山”啤酒就范。利器一:舆论造势,通过强势媒体的专业评论,分析川渝地区啤酒行业的未来走势,文章直接假设“冰山”啤酒最终必将被“雪川”啤酒并购的命运;利器二:肃反渠道,怂恿“冰山”啤酒的经销商代理“雪川”啤酒。如果肃反不成,就大肆宣扬“冰山”啤酒即将被“雪川”并购的言论,声称现在如果不与“雪川”合作,将来连代理“冰山”的机会都没有;利器三:促销陷井,把“冰山”啤酒拖入此消彼长的促销泥潭。在“冰山”的强势市场率先挑起“促销战”,从而达到破坏价格,损伤品牌的双重目的,渐渐耗干企业的资源。

    所幸,“冰山”啤酒及时识破了“雪川”的图谋。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并购对策,最终粉碎了“雪川”啤酒的并购梦想。

    避其锋芒:面对挑畔、以静制动

    面对“雪川”啤酒咄咄逼人的挑畔行为,“冰山”啤酒避其锋芒,以静制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展开一系列市场保卫战。

    稳定军心  牢固渠道

    2005年3月的某一天,本该是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日子。而对于“冰山”啤酒而言却显的有些阴沉。这一天,川渝地区发行量最大的一份主流报纸的财经版,刊出了一篇评论川渝地区啤酒市场未来格局的署名文章。且不论文章对川渝地区啤酒市场的判断正确与否,单是文中指名道姓的披露“雪川”啤酒即将或终将收购“冰山”啤酒的论述,便足以引起行业各界的议论纷纷,尤其是在“冰山”的营销团队和经销商队伍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渝南的一个地级经销商也在一夜之间改弦易帜,抛弃了与其合作三年的“冰山”啤酒,转而代理“雪川”啤酒。

    面对舆论的巨大压力和渠道反水的严峻现实,“冰山”啤酒充分运用公关执行的四法则:即联合、信任、沟通、推动。从而稳定了军心,牢固了渠道。

    在那篇众说纷纭的文章刊出不到一个星期,“冰山”啤酒便迅速召开全体经销商、营销人员大会。这完全符合危机公关中关于不给公众或利益相关者任何错觉的原则。在这次会议上,“冰山”啤酒坦率地向各位经销商、营销人员沟通事实真相,传达“冰山”啤酒决无与“雪川”啤酒合作的任何可能。并提前公布一季度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打消经销商、营销人员的顾虑,坚定了两支队伍的信心。

    值得肯定的是,在本次大会上,“冰山”没有对“雪川”发出报复性的语言攻击。相反,还向经销商和营销人员传递“雪川”啤酒成功的一面,把“雪川”啤酒定为“冰山”啤酒“学、比、赶、超”的学习对象。这充分体现了“冰山”啤酒宽容、谦恭的一面,赢得了营销人员、经销商的普遍赞许和信任。

    而这仅仅是“冰山”啤酒危机公关的前奏,他们下面的后续推动更加精彩。

    会议甫一结束,每位经销商便收到一份“冰山”啤酒特意寄来的一份刊登有“冰山”啤酒声明广告的报纸。而这份报纸正是当初披露“收购门”事件的那份地方大报。在占有整版通栏的声明中,“冰山”啤酒首先感谢了发表那篇署名文章的作者,感谢他以及业界对“冰山”啤酒前途发展的关注和建议。同时,坚定的声明“冰山”目前无意也不会与任何企业合作的打算。整版广告言简意赅,绵里藏针,既含蓄的抬高了自己,又看不出贬低别人的意思。在提升“冰山”啤酒品牌形象的同时,又对事实做了澄清。可谓一箭双雕。

    为将危机公关的最后一个要素“推动”进行到底,“冰山”啤酒又主动找上当初唯一反水的经销商,主动将其账面余额如数退还。用诚恳的“沟通”感化那位经销商。一方面在经销商群体中树立起“冰山”啤酒不计前嫌的大家风范,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以后在此市场上对方不理智的报复行为。

    就这样,一场来自于舆论造势和渠道反水的双重并购危机,被“冰山”啤酒迅速、坦诚、灵活、机智的化解掉了,最后不仅转危为安,而且转危为利。

    以我为主  远离促销

    2005年刚开春,当人们还沉醉在白酒的余香中意犹未尽时。“雪川”啤酒便迫不及待的发动“春季促销攻势”。大规模开展诸如“十送一”“十五送二”等买赠活动,目标直指“冰山”啤酒的强势市场、主流渠道,意欲拖“冰山”下水。

    让“雪川”失望的是,“冰山”并没有跟进促销。他们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大张旗鼓的开展筹划已久的“生动化竞赛活动”

    春节期间,终端为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年货备得又多又乱。无论再大的品牌都被淹没在花花绿绿的产品海洋中。单个产品的生动化根本无从下手也无从谈起。春节一过,大多数企业往往只盯住终端的资金与仓储,以为终端的资金腾出来了,仓库空了,所以,一窝蜂都在琢磨着如何把他们的钱掏出来,把仓库占满。但是,大家都忽略了此时终端的生动化展示空白点。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