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30个生态型水产养殖场今年推出

2008/3/8 12:01:44 来源:网友

    水产养殖业也讲究“节能减排”。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上海市水产工作会议上获悉:上海正积极转变水产养殖发展方式,今年将通过改建推出30个规模化生态型水产养殖场,让市民吃上更安全的鱼虾等水产品。

  规范水产养殖场建设

  据悉,上海目前已修订完善了《上海市标准化生态型水产养殖场建设规范》,对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的资质条件、环境条件、养殖场规模和基本建设内容、养殖设施、养殖技术、管理人员配备等进行了规定。

  目前,市水产办已完成崇明县水产良种场、上海集贤虾业养殖合作社有限公司等2007年度农业部5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考核验收。新一轮水产良种场更新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嘉定望新水产良种场就地改造项目日前已开工建设;青浦水产良种场选址已排定;奉贤海南南美白对虾育苗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形成年产20亿尾优质虾苗的生产能力;东海水产研究所海南锯缘青蟹苗种基地改造项目已基本建成;上海中华绒螯蟹良种繁育基地现已开始建设;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启东长江系水产品种研发基地项目建设已基本建成。

  生态养殖场污水零排放

  按照规划,今年至2010年,全市将建设12万亩标准化养殖场。今年,标准化养殖场将开始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年内要争取投入开工30家,总面积达到1.7万亩,并确保去年开工建设的10家、总面积为6500亩的养殖场改造任务完成。

  据了解,即将出现的标准化生态养殖场,都在原有养殖场基础上进行改造,并引导养殖户由分散养殖走向规模化,不少基地的水面都达到了三五百亩。专家指出,这些养殖场正在进行不少创新尝试,比如,在养殖场建设之初就引入了科学设计理念,从以前对池塘、进排水沟等“拍脑袋”式的做法转变为注重科学的全方位工程设计,同时,还在养殖场中留出一部分池塘或沟渠作为人工湿地,对养殖用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养殖用水内循环和养殖污水“零排放”。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市水产办负责人指出,要根据上海养殖水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区域、发展规模、生产布局和养殖容量,引导养殖业健康发展。要积极拓展域外养殖基地,以虾蟹等优势产业为先导,发挥上海的苗种、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人才等优势,进一步做强上海的虾蟹优势产业。在崇明、青浦、奉贤等水产养殖大区,在鱼塘和就近的稻田开展稻鱼、稻虾、稻蟹混养试点。

  目前,市、区县、乡镇三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已基本健全,今年将试点建立村级的水产监管员队伍,在渔业养殖比较集中的村设立直接为当地养殖户服务的水产监管员,指导和监督养殖户建立完整的渔业档案和用药记录制度,传递生产、市场和鱼病防治信息。按照国家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制定本市水产品药残监控方案,扩大药残抽检范围和批次,探索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定期发布水产品残留状况报告。

  发展项目

  今后5年不断完善水产养殖体系

  今后5年,上海将基本构筑起完善的水产原良种体系,其中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在现有1家的基础上,创建2家,即中华绒螯蟹国家级良种场和东方暗纹黗国家级良种场;建设5家市级良种场,即改建嘉定望新水产良种场、崇明县水产良种场、金山区水产良种场,新建青浦区水产良种场、奉贤海南南美白对虾良种场;改建和新建一批特种水产良种场,包括嘉定鳄龟、东海水产研究所海南锯缘青蟹、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启东长江系名贵鱼类繁育研发基地以及中华鳖良种场等。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