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解决粮食增值困局专家建言推行主食产业化

2008/3/20 9:29:22 来源:经济视点报

    目前,形成了典型的“规模在河南、数量在河南、产值在河南,但利润不在河南的”的现象。

  每吨面粉的利润约在1~10元之间。与其相比,馒头、面条饺子等面制主食的增值能力却是面粉的3~4倍,就利润而言,更是面粉的100多倍。

  “目前,形成了典型的‘规模在河南、数量在河南、产值在河南,但利润不在河南的’的现象。”3月13日,在河南农业大学举办的兼职教授聘仪式上,授聘教授——中国粮油学会发酵面食分会副会长、河南省面制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晓真一语道出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在中央支持的同时,五年来,河南在经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丝毫没有放松农业,五年里连续四年增产,其中两年都超过一千亿斤。

  虽然如此,但河南农业经济发展还需要破题。

  粮食缺口4800万吨

  “作为一个本质上的缺粮国,预计2010年,中国粮食缺口将达到4800万吨。”刘晓真语惊四座,“由于耕地面积减少等多方面的原因,粮食增速下降,2005年比2004年增长幅度下降5.9个百分点,2006年比2005年下降0.4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下降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国人口以年800万的速度递增,预计至2033年将达到15亿人,这更加剧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

  近年,虽然未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粮食总产和单产自2004年以来,连续4年均有上升。

  “但由于受耕地面积、自然气候日趋恶化等条件的硬约束,粮食连续增产的难度明显增加。”刘晓真认为,“影响继续增产的隐忧仍然不可忽视。

  不仅中国如此,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也面临这样的情况,紧张的粮食供应形势,助推了粮价的上涨。

  据统计,从2005年至今,全世界粮食价格上涨了75%;仅在2007年,全球粮价增长了将近50%。粮价疯涨,供求形势恶化,引起了世界各国对粮食安全问题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

  价值1元与增值3.72元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加工率在30%左右。所以,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美国加工后可增值3.72元,日本可增值2.2元,我国仅增值0.38元。所以,我国食品工业对农产品转化增值的带动能力有限。”刘晓真认为,这与农产品的产业化有关。

  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在传统观念中农业被视为低效、弱势产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存在着“价格低、产值低、效益低”的特点。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4~2006年,中国粮食每亩实际收益分别为382元、329元和320元,种粮效益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另有统计显示,河南2006年种粮农户年均收入1300元,纯种粮户的增收速度远低于全省农民收入平均增幅。

  农民增收速度慢,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是关键;而提高种粮积极性的基础,在于增产的同时能够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加快粮食的转化和增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的关键。”刘晓真认为。

  同样,河南农业大学一位参加仪式的教授认为,食品工业作为农产品面向市场的重要后续加工产业和先导型产业,被视为农产品转化的最主要、最便捷的渠道。

  毋庸置疑,食品工业是提升农产品效益、解决“三农”问题最现实、最有效、最便捷的渠道。

  但该教授认为,由于中国的食品工业脱胎于家庭手工生产,产业规模小,产品质量水平低,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手工,机械化、标准化、科技化程度较低,对农产品转化的带动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产品低档化、同质化严重,经济附加值较低。例如,在河南,90%以上的面粉是普通粉,低档方便面和速冻食品的比重分别为70%和45%。

  “小麦—面粉—食品”产业链

  “食品的优质化,是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是食品工业自身进步升级的要求,也是带动农产品增值的要求。”刘晓真说。

  以面粉加工为例,中国的面粉加工能力为1.2亿吨,而商品流通消费量仅为3000万~4000万吨,生产能力超饱和。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每吨面粉的利润约在1~10元之间。与其相比,馒头、面条、饼类、饺子等面制主食的增值能力却是面粉的3~4倍,就利润而言,更是面粉的100多倍。

  所以,“推进主食产业化的实施,将更大幅度地提升河南本土小麦等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效益。”刘晓真认为。不仅在河南,盛产小麦的地区都应该推行主食产业化。

  此外,“在农业发展方向上,应加快农业由种植农业向应用农业的转变,这样才能满足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内在需求。”刘晓真表示。

  此外,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投入多集中在育种等产前领域,而后续的农产品转化环节投入相对较少,比例基本为8∶2,但农业发达国家的比例却是2∶8。

  “中国的农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更应该加大与农产品应用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需求对农业发展的导向和支撑作用,构建一个立足于应用、服务于转化的应用型农业体系,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和增值。”刘晓真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建立应用型农业,就应树立“现代大农业”观念,即在纵向延长“农业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产业链的同时,利用前沿学科技术,横向拉宽产业链,形成一个贯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互关联的农产品转化增值的集群。

  “主食产业化,便是依据‘现代大农业’理念,在纵向延长产业链长度的同时,利用前沿学科技术,横向拓宽产业链,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单元,贯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与食品对应性强的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产业集群。”刘晓真讲到主食产业化,显得非常兴奋,“主食产业化将破题小麦经济。”

  通过主食产业化体系的推进,将进一步指导农业种植,提高小麦等的转化,同时带动食品、食品加工机械、食品检测仪器的开发、加工、物流、营销,促动小麦产业链条各增值环节的同步推进,形成相应的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