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全球大米飙升:一天涨幅超30% 达760美元/吨

2008/3/31 9:00:18 来源:21世纪网

    3月27日,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达到每吨760美元,26日报价每吨580美元,涨幅超过30% 。越南、印度、埃及等大米输出国近几个月限制大米出口,以保证本国供应,控制粮价上涨。在气候变化和农民改种能源作物的影响下,占全球市场供应量50%的泰国和越南两大稻米出口国供应减少,泰国月出口从100万吨降至60-70万吨。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本年度全球大米产量4.2亿吨,而需求达4.23亿吨,库存降低至7000万吨,是25年来最低水平。预计到2015年,全球需求量将比2008年增长9%,每年增加5000万吨产量才能满足。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决定从新粮上市起再次提高今年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范围扩大到黑、吉、辽三省……


  中国如何应对世界粮食危机

  特约评论员 万磊 2008-3-31

  近日,作为全球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达到每吨760美元,比3月26日每吨580美元的报价提高了30%左右,达到历史高点。

  此前,大米主要出口国埃及为了平抑当地米价,正式禁止将大米销往海外,埃及的出口禁令使得以前执行不力的限令正式化。随后,全球第二大出口国越南和第三大出口国印度也实行了类似限制规定,较小的大米出口国柬埔寨最近也公布了一项出口禁令。这些外销限制规定令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大米数量减少了大约1/3,加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泰国的稻米供应锐减,市场上稻米供应相当吃紧;当前全球的大米库存到达1976年以来的最低点。从世界范围看,20%的可耕地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正在变得盐碱化,土壤的生产力正在下降,而最近一项科学研究表明,水稻由于全球性温室效应在未来几年内产量会急剧下降。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一个新的粮食短缺时代的到来。

  面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局,国内之前有一种声音是,即使中国出现粮食短缺,价格信号会很快传递到国际市场并增大供给,所以中国粮食自力更生的政策可以抛弃。但从上述国际市场的变动来看,这一纯粹市场化供给的考虑并不现实。因此,为应对国际市场整体缺粮的状况,中国需要保持国内自给自足的粮食供应局面。

  然而2008年最新的调研显示,今年中国产粮区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下降,预计播种面积较2007年实际面积减少超过1个百分点,加之雪灾影响(雪灾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亩),这让粮食供给出现风险。而食品类价格在我国CPI权重中占比1/3,若粮食价格加大幅度上涨,无疑会加大通胀恶化的态势。

  即使抛弃暴风雪的短期影响因素,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大量占用土地、耕地问题也将从长期上导致粮食减产。而在供给减小的情况下,受国际粮食价格高涨的驱动,2007年以来部分粮食商品出口却增长迅猛,2007年我国粮食的总出口量991万吨,进口不到160万吨。

  鉴于国际和国内的粮食供给的减少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因此需要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国内粮食政策确保粮食供应。具体为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国内的耕地面积,限制粮食出口,增加粮食进口补贴,限制粮食用于转化能源。人力资源层面,增加农资综合直补、增加良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以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进而给予农民稳定的粮食利润预期,以加大粮食种植相对于外出打工的经济收益优势。技术层面,加大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引进,提高生产效率,以便在同样的耕地资源下有更多的产量。金融层面,可以加大农村金融发展力度,以辅助农业生产;同时介入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确保国际市场一定数量的粮食供应。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