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低糖”“高钙” 不能再空喊了

2008/4/21 9:21:54 来源:大同晚报
    如今,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在选购食品时,针对性也加强了。从今年5月1日起,《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将正式施行,以后,“低糖”“高钙”等词语可不能再乱用了,是不是“低糖”“高钙”,要拿数据来说话。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发咸的就一定是“低糖”?
    家住振华南街王先生的母亲去年体检时,被查出患了糖尿病,这可急坏了他。王先生是个孝子,他首先从母亲的饮食方面加以控制。他了解到,糖尿病人最忌糖,因此,他出去购物,专挑“低糖”的食品买,看到“无糖”的食品,他更是毫不犹豫地买下。
    前几天,母亲想吃点心,他到家门口一家蛋糕店去买。当他向店主询问“有没有无糖的点心”时,店主指着一堆面包说:“这个含糖量低。”王先生尽管将信将疑,但还是掏钱买了一包被店主称为“低糖”的面包。接着,王先生又来到一家蛋糕店,同样询问之后,店主指着一种像牛角一样的点心告诉他“这种点心是无糖的”。看见王先生怀疑的眼神,店主加了一句话:“那个是咸的,肯定没糖。”王先生将两种点心拿回家,母亲吃了一口低糖面包,立即皱起了眉头:“我吃着还是甜。”王先生递过去牛角点心,母亲吃了感觉还可以。
    这让王先生搞不懂了,明明说是低糖,可是吃起来还是甜,无糖的难道就是咸的吗?王先生告诉记者,咱普通老百姓对各种营养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虽然现在有的食品包装上印有营养成分表,但看得不是很明白。而有的食品包装上根本就没有营养成分表,只能盲目地听生产厂家的宣传了,人家说是无糖的,咱就认为是无糖的,人家说是脱脂的,咱也只能认为是脱脂的。
    市民保健意识待加强
    4月11日,记者在我市一家超市看到,大多数消费者在购物时都不会拿着仔细端详,他们只关心所购商品是什么口味、生产日期是什么时候、保质期过了没有。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大部分市民表示,他们不注意所购食品的配料表、营养成分。一般情况下,只要口感好他们就愿意接受。相对而言,年纪大的人就比较注重营养成分。
    《规范》即将实施,营养标签也将成为食品包装的一部分,它将向消费者提供食品营养成分信息和特性的说明,包括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和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同时以往食品包装上常见的低能量、低糖、低胆固醇、脱脂、高钙等字眼也不能再随便使用,任何产品标签标示和宣传等不得明示或暗示治疗疾病的作用。它的实施,不仅仅是在规范食品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它将唤起消费者的保健意识,使人们合理地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
    家住新华街社区的王大妈告诉记者,她也听说了食品营养标签的消息,特别高兴,以前购物光是听商家天花乱坠地说,有了食品营养成分表以后,需要什么样的食品,自己可以根据营养成分表来选择,商家你夸得再好也没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卫生部门已开始着手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便更好地规范食品营养标签,引导市民合理选择食品,促进膳食营养平衡,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身体健康。
    阅读“营养成分标签”很有必要
    食品包装上有了营养标签,可是不会看也是白搭,所以市民在这之前做足阅读营养成分标签的功课是必需的。
    《规范》明确了食品企业在标签上标示食品营养成分、营养声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时,应首先标示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种核心营养素及其含量。除上述成分外,食品营养标签上还可以标示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糖、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据有关人士介绍,营养标签上的各营养成分的数字,会明确地告诉你所购食品属于什么样的食品。当你拿起薯条、饼干等食品时,阅读一下标签,就知道它们都属于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同时,营养标签会让脂肪、糖分及钠这些不易被人注意的成分曝光。显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看不见油的就没有油、尝起来不甜的就没加糖。对于高血压患者,若营养标签里注明“1份谷类食品或者糕饼里含有超过180至200毫克的钠”,这种食品就要避免吃了;糖尿病病人,如果两餐之间吃了一包标有300克碳水化合物的饼干(相当于半碗饭的量),那接下来一餐,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就要减少半碗饭的量。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