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大豆、玉米供求再次换位

2008/4/21 10:59:05 来源:网友

    日前,笔者参加了东北产区大豆、玉米西线考察团,走访了黑龙江农委、各地粮食局、深加工企业、粮库、贸易商。从西线考察的整体情况看,大豆、玉米供求再次换位,其中大豆供给好于去年,而玉米供求较去年紧张。
  一、生产情况

    (一)种植意向逐渐明晰,种植收益导致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大增、玉米种植面积减少。据介绍,黑龙江省总耕地面积由2006/2007年度的17611万亩增加至本年度的17650万亩,增加幅度为0.2%。今年屡创新高的大豆现货价格刺激农户对2007/2008年度的种植意向做出与上年度截然相反的判断。2006/2007年度中国主产大省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5297万亩,而因干旱严重,单产下降30%以上,当年产量只有491万吨。同期,全球大豆供求紧张,CBOT价格突破2004年的前期高点不断创出新高。黑龙江省大豆现货收购价格也由初期的1.6—1.7元/斤狂飙到最高价格3.05元/斤,近期回落至2.48—2.6元/斤。上年度大豆尽管因旱情减产,但种植收益大于玉米和水稻,综合各种情况估算,2008年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预计可能达到6000万亩,如果按照7年平均120公斤的正常单产计,黑龙江大豆产量将达到720万吨。

  目前看,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减少幅度在市场中有比较大的分歧。经过计算,笔者更倾向于减少在10%左右。2006/2007年度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5219万亩,同样由于干旱当年产量只有1568万吨。预计2008年该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可能达到4700万亩,如果按照平均400公斤的正常单产计,黑龙江玉米产量将达到1880万吨。

  (二)本年度农作物种植成本有大幅度增加。由于人工、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的涨价,本年度黑龙江省农作物植成本有大幅度增加。在北安市,农忙时的雇工成本由去年50元/工日上涨到今年80元/工日,包地成本由2200—2300元/垧涨到平均3200元/垧。以大豆种植成本为例,2006/2007年度是2400元/公顷,2007/2008年度则升至4200元/公顷。

  (三)产区天气有所扭转。年初整个东北地区遭遇近50年一遇的干旱,但最近的两次连续降雨对前期的严重干旱有较强的缓解,土壤墒情好转。比如,已经开播的四平地区,种植基本无问题。

  (四)国家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补贴。国家为保证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再次加大了农业补贴。综合补贴由去年的23元/亩增加到今年的40元/亩,直补为15元/亩,玉米、大豆良种补贴为10元/亩。同时,对于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农户,国家补贴购买价格的30%。另外,国家对产粮大县给予行政补贴,确保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农户种粮。

  二、贸易情况

  近两年来,由于大豆价格由稳定到火爆,大豆收购企业去年基本全部盈利,还贷也较为积极,导致今年农发行放贷款额度增大。今年豆油加工企业、粮库、贸易商在大豆收购中出现争粮现象,价格一路上涨,最高涨到3.05元/斤后回落。在走访的地区,目前大豆余粮在10%—20%,油豆收购价格在2.28—2.30元/斤,食品豆在2.48—2.6元/斤,但由于农户惜售,收购数量不大。

  而上年度玉米收购中的争粮现象使得贸易商、粮库、深加工企业在高位收购了大量玉米,由于他们无法像深加工企业一样自行消费,其玉米压库严重,无法按时归还农发行贷款,造成今年农发行对玉米收购的贷款发放偏晚,且资格审查严格。在走访的地区,深加工企业和大集团在玉米收购中“一枝独秀”。黑江省高水分玉米开秤价为0.56元/斤,收购中一度跌到0.51元/斤,目前价格为1360—1400元/吨。目前,黑龙江玉米余粮在260万吨左右,吉林省玉米余粮在20%左右,当前收购价为1450元/吨。

  三、深加工企业状况

  今年深加工企业呈现库存充足、供销两旺的特征。由于今年在玉米收购中没有竞争对手,这些企业大部分原料采购顺畅,自有库存和代购库存都较充足,企业可以靠库存维持半年的生产,目前收购较为零散,农户交粮数量也不多。目前深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生产的主产品玉米乙醇、普通酒精、淀粉的销售情况良好,副产品DDGS和玉米油也销售顺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