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洋奶粉”涨价分几步?第一步先垄断

2008/5/1 10:10:53 来源:新华网
     近段时间,一些城市国外品牌奶粉涨价,涨价幅度从5%至30%不等。担心再涨价,一些超市出现消费者抢购“洋奶粉”现象。

    透过种种现象,可以看出“洋奶粉”在我国高端奶粉市场已形成垄断。

     “洋奶粉”因何涨价?

    “洋奶粉”涨价始于去年8月,国外品牌雅培对3个品种奶粉产品进行调价,价格涨幅约5%;12月,雅培“金装”婴儿配方奶粉和孕妇奶粉零售价格平均上调约6%;今年初,安满奶粉上调零售价格;4月,雀巢、惠氏、多美滋、美赞臣等涨价。目前,市场上多款容量为900克的桶装婴儿配方奶粉价格已接近或超过200元。一些“洋奶粉”生产企业把提价理由归结于成本大幅上扬。

    有专家指出,“洋奶粉”涨价主要是“水涨船高”的结果。饲养成本增加、市场供应紧缺以及需求增加等原因导致全球牛奶价格上涨,进而推动奶粉价格提升。

    但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认为,涨价风波中,其实流通环节上商家炒作的成分更大。他说:“奶粉生产企业提价多在5%至10%,但目前市场上奶粉涨价有达20%至30%的,巨大差额其实被个别商家赚取了。”

    王丁棉说,有的奶粉生产厂家并未提高出厂价,提价是在销售终端环节。

    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资料不能证明“洋奶粉”提价皆因成本上扬。该协会发布的《当前世界乳制品市场状况》报告透露,当前全球脱脂奶粉和乳清粉价格呈下降趋势。

     涨价似乎未影响消费者购买计划

    在这场涨价风波中,“洋奶粉”的消费者支出增加,所受影响大。但记者发现,涨价似乎没有影响他们的购买计划。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维多利商厦,记者碰到买奶粉的王先生与妻子。王先生的妻子告诉记者,他们一直给宝宝吃雀巢奶粉,按宝宝1个月吃4罐奶粉来算,每个月在奶粉上的支出要多出近百元。“没办法,涨价也得买啊!”

    记者采访了另一些选购“洋奶粉”的人。一位年轻爸爸告诉记者,去年出生的宝宝是全家人的宝贝,宁愿在其他方面节省一点,也不能让宝宝改喝国产奶粉。

    这位爸爸说:“我们对国产奶粉的奶源和生产工艺还是不太放心。”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档婴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达50亿元左右。在这个利润相对丰厚的市场中,“洋奶粉”掌控了九成左右市场份额。产品利润空间、定价主动权相对较大。

     国产品牌奶粉大多表现谨慎

    “洋奶粉”提价,本应成为国内乳品企业拓展市场的机会。但来自各地零售市场的信息显示,到目前为止,国产品牌奶粉大多表现谨慎,即使有部分品牌跟进提价,价格上调的幅度也不及进口品牌。

    业内人士介绍,国内企业容易“跟风”,在各种添加物上做文章,而生产高端产品的“低热强度奶粉”核心技术还不过关。另外,国内良种奶牛比例较低,制约了国内乳制品产量和品质提升,加之近年来国内乳制品市场行业规范缺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制约了行业发展。

    此外,一些进口品牌奶粉不仅单纯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还通过品牌营销策略为消费者提供较高的品牌综合价值。

    专家称,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奶制品价格备案措施,对非法哄抬物价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同时应取长补短,抓紧提高奶源质量和加工工艺技术水平,学习“洋”品牌的营销策略。

    近年来,国产奶粉企业迅速崛起,在奶粉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国产奶粉要想打破国际品牌在国内高端奶粉市场的垄断局面,还需一定时间。  (记者丁铭)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