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奥组委新闻中心:食品没“身份证”进不了嘴

2008/5/5 14:00:27 来源:辽一网

  奥组委新闻中心主任李湛军接受记者采访谈食品安全

  北京奥运会期间,将有来自全世界的很多运动员、教练员、奥组委官员、记者以及游客来到北京。因此,如何保证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显得非常重要。

  在距离北京奥运会还有100天的时间,记者采访到北京奥组委新闻中心主任李湛军。李湛军表示:“北京奥运会的食品供应很早就开始了计划,肯定保证花样众多、数量充足。至于安全问题,所有的奥运食品都有‘身份证’,对于食品的来源以及质量是一个相当好的保证。”

  同时,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餐饮处处长抗易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播种到物流配送,政府全程监督。”

  整个流程会有政府监控

  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餐饮处处长抗易告诉记者,“从食品原材料提供到随后的整个流程,政府全程监督。最开始,先是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提需求。”在有了这样的需求后,服务部根据需求采取行动。

  抗易接着介绍道:“把这些需求提给北京商务局,北京商务局来负责从农田到加工的整个过程。如果这个中间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实行一票否决权,拒绝供应商的资格。”

  抗易表示,产品的质量好坏尤其关键,“种养殖业从源头遴选,在同行业同类产品当中一定要是屈指可数才行。在加工企业当中也是如此。最后是物流配送,整个流程都会有政府的监控。这些是非常严格的。”

  食品个个都有“身份证”

  北京奥组委新闻中心主任李湛军开玩笑地对记者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食品,个个都有‘身份证’,否则一概不用。”

  他进一步解释道:“也就是说,无论哪一种食品,凡是能够进入奥运菜单的,都可以很容易查出它的养殖或者种植地、责任人甚至种子的来源等等。而这些养殖、种植的单位和奥组委都有严格的合同约定,确保食品安全。”

  记者随后采访了“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一些接待酒店的相关负责人。比如位于“鸟巢”边上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和位于北京安苑路附近、老的奥体东门附近的龙强大酒店等。

  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回答是,凡是奥运食品必须百分之百加贴电子监管码,如果最小包装上一时难以做到百分之百加贴电子监管码,那么一定要在整箱上加贴电子监管码。

  另外,除了北京市郊建设的奥运养殖和种植基地,奥运食品还将从包括河北、河南、天津等全国各地调运进京。

  对此,北京奥组委和各省、市质监局也有严格的要求,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是:凡是奥运食品定点供应以及加工企业,要与奥运会场、接待酒店之间实行“点对点”、“门对门”式的封闭供应,防止中途受到污染。

  如果企业具备条件,可以划出专门的原辅料存储区、成品存储区和独立加工生产线这样一来,奥运食品就在源头上得到了安全保证。“我们的所有食品从哪里来的,在哪里加工的都一清二楚。加上监管力度相当得力,因此安全上的保障就非常高。”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餐饮部的一位负责同志说。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