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未来我国是否将伴随世界进入“高粮价时代”?(2)

2008/5/10 10:14:26 来源:中金在线

  三、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粮食价格将呈维持震荡上升态势

  尽管短期内我国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造成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和生产成本上升,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出现转折性变化,正由过去的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向供求总量偏紧、品种结构矛盾日益突出转变。从未来较长时期看,这些因素都不可能根本逆转,从而未来几年我国粮食价格总体上将会维持震荡上升态势。

  1.谷贱伤农是根本

  粮食生产成本包括农资成本、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用地需求迅速增长及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工业用地价格大幅上升,带动农村土地价格加速上涨;同时,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导致种粮机会成本增加,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非农就业,家庭用工折价和农业雇工费用上升,由此导致人工成本大幅上升。此外,目前一些农业生产所需的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以一亩地计算,这些基本生产物资的价格普遍上涨了50%以上,部分还超过一倍,农民收获100斤粮食付出的成本已经超过200元以上,而绝大部分地区的粮食收购价格还不足100元,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愿意种田?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抵消了粮价上涨以及惠农政策的好处,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许多农民将双季改为单季,所产粮食自供自足。

  2.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使“猪的口粮问题”凸显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及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我国居民粮食消费需求出现较大的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食用油、肉禽蛋奶和精加工食品消费需求迅速增长,由此导致生产食用油的油料作物和生产肉禽蛋奶的饲料粮需求大幅增加。由于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主要为大豆和玉米,这一变化直接导致大豆和玉米消费需求大幅增长,2007/2008年度,玉米消费需求较上年度增长3.6%,大豆消费需求较上年度增长5.7%,而稻谷的消费需求则出现下降。

  3.农民弃田不耕成为普遍现象

  近年来,不少农村青壮劳动力都纷纷进城从事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家中几乎就是妇女和老幼守望,不少农村已经变成“空心村”、“留守村”、“妇女村”、“老幼村”,很多农民甚至根本不种田,农村劳动力不是成为打工族就是麻将族,种田的买米吃,养猪的买肉吃,在这样的情况下,米和肉怎么能够不贵?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4.耕地侵占严重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挤占了大量耕地,不少乡镇地区大搞工业园和各种各样的经济园建设,有的近郊沿公路两边都搞房产楼盘开发,有的退田种树,造成粮食耕种面积大大减少。2003-2006年,中国净减少耕地6009.15万亩,年均减少耕地1000万亩以上,按目前趋势,中央划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很快就可能被突破,到2020年,中国耕地缺口将达到1亿亩以上。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从近四年的情况看,尽管粮食连年增产,但也只是恢复性增长,至今也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粮食生产增长速度不断减缓,2007年增幅比2006年下降2.3个百分点,其中大豆还同比减产12.3%。

  5.生物燃料对粮食的需求规模将会扩大

  2001年,国务院在黑龙江、吉林、安徽和河南四省进行试点,一共建设了100万吨乙醇规模,占粮食产量的比重不到2%,以后一直没扩大过。尽管从玉米获取乙醇的成本高于汽油生产成本,如果没有财政补贴,目前的油价上涨难以消化成本,但是,如果将来石油价格继续较大幅度上升,燃料乙醇的生产或许会变得有利可图,对玉米等的加工需求也会随之扩张。去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决定将玉米深加工规模控制在玉米需求总量的26%,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但即使不突破这一限制性指标,对玉米的需求规模也将远远超过目前。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