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美元贬值缺乏深度加工象山600吨出口鲈鱼待出路

2008/5/12 15:00:04 来源:网友

  鲈鱼往年的收购价最高达到每公斤50多元,但现在的价格只有往年一半,跌破了养殖成本。这段时间,本是宁波象山鲈鱼的出口旺季,但因为很多养殖户都不愿亏本卖鱼,象山的鲈鱼养殖区内显得有些冷清。宁波市最大的鲈鱼网箱养殖基地象山西沪港一带海域,目前就已经积压了600多吨成品鲈鱼。

  “一条鲈鱼苗养到出口标准的1公斤重左右,需要20个月,成本价每公斤至少30元。而现在,鲈鱼的报价虽比一个多月前的每公斤26元至28元上浮了一元左右,但仍然无法保本。”鲈鱼养殖大户严兴国无奈地说,今年初的冰冻雨雪天气,已导致大批养殖黄鱼、真鲷、黑鲷死亡,养殖户损失惨重,再也无力承受亏本卖鱼带来的压力。因此,这一带多数养殖户只能咬牙不卖鱼,期待价格有所回升。

  象山宁港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敏章坦言,等待是养殖户无奈的选择。尽管鲈鱼价格有望随着气温上升逐步走高,但每位养殖户每天光饵料的开支就要上千元。5月份之后,鲈鱼进食量大增,养殖成本又会提高不少,由此带来的资金压力可能“压倒”一批养殖户。

  今年的出口鲈鱼收购价为何持续走低?宁波渔业部门的水产专家分析,宁波养殖鲈鱼平均每年有1000吨左右的出口量,受国际汇率影响比较大。而象山鲈鱼的国外市场70%集中在韩国。今年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挤占国际鲈鱼市场,直接导致象山鲈鱼出口价格持续走低。

  也有专家指出,造成象山鲈鱼出口困境的并非仅仅是美元贬值,其根本原因还是养殖户盲目扩大生产,以及产业化滞后,缺乏深度发展。1999年象山的鲈鱼养殖网箱只有5070只,短短9年时间,就发展到2.1万多只,产量也从1000多吨增加到2500多吨,但出口销售地仍单一地局限于韩国。“象山鲈鱼要想度过这个‘阵痛期’,必须开发多种深加工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比如象山的养殖大黄鱼就经历过今天鲈鱼的遭遇,但象山通过开发脱脂大黄鱼,不但使其身价增加了两倍左右,而且已连续几年保持稳定的价格。”

  目前,象山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正积极鼓励养殖户加快养殖结构调整,养殖适销对路的产品,并着手加快鲈鱼深加工的开发和研究。同时,渔区广大干部和技术人员也深入到养殖户家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养殖户抓住时机加强营销,降低养殖风险。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