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发改委昨出台乳制品产业政策 专家称缺乏操作性

2008/6/8 11:32:1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网

  昨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乳制品产业工业政策》(下简称《产业政策》),为奶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他们对此并不乐观。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说,“这个政策即便可以实施,依然无法破除中国乳业面临的发展瓶颈。比如,解决不了保护奶农利益的问题。”

  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布系统的乳制品产业政策,内容对乳制品工业的产业布局、行业准入、奶源供应以及乳品消费等部分,是以后乳制品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依据。专家:缺乏操作性

  《产业政策》要求,新建产业加工项目应与周围已有的乳制品保持相当的距离,其中北方地区距离在100公里以上,南方地区在60公里以上。另外,发改委还特别强调,在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等大城市乳制品加工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加工项目。”《产业政策》还表示,要加快调整现有乳品加工能力的步伐,淘汰落后产能。这一政策的具体的目标就是,到2012年,中国乳制品的加工利用能力的利用率在75%以上。

  北京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认为,“这一政策目标只是政府美好愿望,并不现实。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地方政府的很大阻力。”据了解,当前中国乳品加工能力的利用两次在55到60%之间。

  王丁棉对《产业政策》的第一个评价是“在部分政策上是有很大的进步的,但不太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他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是蒙牛与伊利等大企业影响政府决策的结果,并没有充分照顾到奶农的利益。”发展目标不容乐观

  《产业政策》给出了原料奶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原料乳产量达到5000万吨;到2012年,原料乳产量达到6000万吨。”

  “但奶源供应稳定的前提是,奶农有钱可赚。现在的问题是:目前,原料奶的收购价已低于成本价了,2008年,奶源出现大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陈连芳告诉记者。

  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原料乳产量在3600万吨左右,往年的类似增长率在10%左右。同时,业内多位人士表示,2年内达到5000万吨的产量非常不乐观。

  王丁棉也表示,“政策在奶源建设上虽然做出了部分规定,但并不能抑制哄抢奶源等恶性事件。”(记者 贾华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