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吃出来的慢性病”日趋严重 需科学膳食

2008/6/14 9:19:36 来源:新华网
    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当前这些人们或许习以为常的慢性病,正日趋严重和年轻化,并从城市蔓延到农村。然而,这些慢性病与“吃”关系甚密。河北省科协的专家日前警告,“吃出来的慢性病”危害巨大,必须制定区域性居民膳食结构指导性意见,改变人们当前不科学的膳食结构。
    据专家介绍,膳食结构与慢性病关系密切。发达国家膳食结构变迁和营养状况过程研究认为,膳食消费变迁应分“饥饿减少、慢性疾病、行为改变”三个发展阶段,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正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其特点是粮食消费下降,脂肪、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多,体力活动减少,相关慢性疾病发病率有所增长。
    调查显示,河北居民的膳食结构也正在转型期,居民食物结构完全符合“饥饿减少”向“慢性疾病”期转型的特点,而河北的变化特点和全国居民食物消费变化特点一致。
    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调整膳食结构对预防慢性病作用明显,摄入食品结构应稳定粮食,增加奶、豆,保证蔬菜,调整肉类,控制油脂。上述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对预防和延缓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益,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保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大有裨益。
    目前,大多数地区仍没有符合当地情况的膳食指导意见。河北省科协向有关部门提交的调查报告建议,为改变不科学的吃法,降低相关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应有针对性地制定膳食相关疾病控制规划,提出地区性居民膳食结构指导性意见。
    专家建议对医疗单位、商业部门及餐饮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营养和合理膳食知识培训,多做健康饮食,将饮食疗法真正列入相关疾病的控制措施中去。同时,抓住社区、农村两个重点,通过健康论坛等多种宣传手段,对城乡居民进行健康膳食结构、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普及合理膳食结构知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