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中国农产品别成了“美国牛肉”

2008/6/19 15:02:52 来源:网友

  目前,中国和韩国正在就订立双边自由贸易区(FTA)进行磋商,预计两国政府间的正式谈判也会于近期启动。 联想到最近韩国正在发生的“美国牛肉风波”,韩国国内经济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中韩FTA的谈判过程中,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是:中国农产品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美国牛肉”?

  “牛肉风波”源自方法失当

  对这个问题的完整回答其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可能性,中国农产品是否可能对韩国农产品造成影响?答案是肯定的。据统计,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占据较大优势,在某些产品(如谷物类、蔬菜类等)出口上中国甚至占绝对优势。韩国有关机构的研究表明,如若两国FTA达成,韩国农业会受到较大冲击,预计2020年韩农业产值较2005年减少约20%。

  但是,可能性并不一定意味着现实性。如果两国政府能在FTA谈判中未雨绸缪,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政策,则可将农产品这一敏感问题较好地淡化。目前“牛肉风波”的造成,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韩美FTA本身,而是韩美两国政府在处理牛肉问题上方法的失当。

  中韩FTA谈判注重三点原则

  具体而言,中韩FTA谈判在涉及农产品问题时,要特别注重如下三点原则:第一,共赢互利原则。考虑到中国农产品可能对韩国农产品的冲击,两国在FTA谈判时可以先把农产品贸易放在一边,暂不订立详细约定。这是中国对韩国的让步。作为一种互利的补偿,韩国在汽车和电机产品等具有优势的产品方面,也要适当考虑中国的利益关切。这样,可以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共赢互利,有利于谈判的顺利进行。

  第二,分类过渡原则。并非所有农产品都享有谈判时的“豁免权”,只有那些韩国国内特别敏感的农产品——比如牛肉和大米——才拥有一定的过渡时间,这要求双方经过认真谈判订立过渡产品目录,并严格设定最终解决的时间节点。至于到时用什么方案解决,届时再进行谈判。

  第三,协商控制原则。即使双方达成了FTA的条款,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条款的公布和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反对意见。如果其中一方因此面临难以处理的国内困境,两国政府可以就引发反对意见的条款进行再次协商,以控制FTA所引发的强烈负面效应。

  中韩需要弹性的FTA

  必须承认,在这些原则之下,中韩两国所达成的FTA很难说是一种彻底的、高质量的FTA,而只能是一种属于“初级阶段”的FTA。但恰恰是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着眼于战略的政策灵活度——先在FTA的框架下,两国不断推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融合,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解决在现阶段难以解决的问题。这种思路或许不符合西方技术性的刚性思维,却体现东方哲学的融通智慧,并因此能被中韩两国接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目前韩国国内的政治现实和历史传统,一个有弹性的中韩FTA才可以容纳韩国的国家尊严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双方需要拿出政治智慧,切实防止诸如农产品和水产品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及其所引发的韩国民族情绪可能给中韩FTA,乃至中韩关系带来的负面冲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