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国内粮价成“洼地” 打击粮食走私弥补市场不足

2008/6/20 9:35:35 来源:西安晚报

     “一向不太起眼的大米和面粉成了新的走私品种,粮食走私成了一种新现象。就连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的泰国,也成为了中国粮食走私的目的地。”近日,有广州的海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6月19日《广州日报》)

    今年以来,由于国际粮价暴涨,国内粮食成了价格洼地,与国际粮价相比,国内外大米价格甚至相差4倍。 
 
     正是在巨大价差诱惑下,粮食走私出境案件时有发生。据报道,我国深圳、拱北、昆明、南宁、杭州等多个海关陆续查获粮食走私出口案件,如深圳文锦渡海关、蛇口海关连续查发了16起涉嫌逃证逃税出口面粉案件。

  粮食安全的意义不言而喻。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粮食作为战略物资的重要性,在2007年APEC会议上,俄罗斯人提出建立“粮食欧佩克”的设想。作为一个粮食净出口国,俄罗斯设想“粮食欧佩克”不管是不是想借以影响粮食供应而企图获得更高利益,都说明了粮食安全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所以,近些年我国对于对于粮食生产在要素投入和政策引导上都给予了大力扶植,并采取多种措施干预粮价,可以说,正是国家对粮食的补贴和支持,才使得中国粮价在国际粮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保持了稳定,而这也是导致粮食走私频发的关键所在。

  表面上看,粮食走私是市场发挥作用的结果,即粮食从粮价洼地的国内市场流入粮价高地的国际市场,但这也恰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粮食这种战略物资,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那么必将危及国内粮食安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于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对原粮及其制成品出口征收5%~25%的暂定关税,这无不是用国家干预手段弥补市场对粮食流通的影响。

  长期以来,有一种声音是,寄希望于市场来保证粮食安全。但这种对市场的过分理想化期待,既无法解释2007年下半年中国食品价格何以上涨到需要政府干预的程度,市场为何不愿意将食品从不稀缺的地方输出到特别稀缺的地方去,也无法解释当代国际贸易中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这说明,粮食安全依靠市场并不可靠。

  因在福利经济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因曾指出,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足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食物,现代饥饿就变得比过去更加无法容忍。一旦经济萧条或过热,食物价格的上涨足以抵消常规性的社会保障,若保障机制根本缺乏或存在缺陷时,经常性的饥饿就会演化为危急性的饥荒。而解决现代饥饿的一个前提是,粮食的足量供给,而这不仅仅是市场就能解决的。

  广州海关所言,粮食走私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为,其背景是,国际社会闹粮荒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现在,由于国内粮食丰收,再加上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国内粮食安全不是问题。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正视粮食安全,未雨绸缪,打击粮食走私,而不是把粮食安全的宝押在市场选择上。唯有此,粮食安全才能长治久安。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