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靠打击走私保障不了国家粮食安全

2008/6/21 9:14:22 来源:红网
“一向不太起眼的大米和面粉成了新的走私品种,粮食走私成了一种新现象。就连世界头号大米出口国的泰国,也成为了中国粮食走私的目的地。
”近日,有广州的海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广州日报》6月19日)
  
  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粮价的一路飙升,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先后两次提高粮食产品的出口关税,抑制粮食出口。尽管这些公共政策,对限制粮食大量出口起到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国内外粮价相差巨大,像大米价格甚至相差4倍,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走私牟利。
  
  我国深圳、拱北、昆明、南宁、杭州等多个海关陆续查获粮食走私出口案件,如深圳文锦渡海关、蛇口海关连续查发了16起涉嫌逃证逃税出口面粉案件,一个月内,广州黄埔老港海关也连续查获7起粮食走私案件,频率之高引人关注。
  
  现在,针对粮食走私泛滥成灾,全国各地海关,纷纷采取高压态势,对走私分子狠狠打击,我想,在海关人员的积极努力下,一定会补上国际与国内粮食防线的漏洞,粮食走私现象会有所遏制。
  
  然而,笔者以为,靠打击粮食走私来保障国内粮食安全,仅是应急之举,决不是长久之策。因为,我国政府限制粮食出口,以及对粮食进行价格管制,导致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人为地破坏了粮食的供需关系:其一,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反而被人为压低,会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未来粮食总量的减少。其二,在粮食问题上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恶化世界粮食价格格局,国际粮食价格会继续抬升。另一方面,由于政策的精确度有偏差,也会误伤本国粮食种殖户的切身利益。
  
  所以,面对国际粮价的飞涨,政府要有超强的管理智慧和宽阔的视野,跳出仅靠打击走私一条腿走路的模式,采取标本兼治的举措,多管齐奏,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首先,择机适度提高粮食价格。5月份,《2007-2008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在北京发布,绿皮书指出,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粮价提高20%—30%。此建议如果能实施的话,可以预见的是,不仅会大大提高农民种粮的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粮食产量的增加,也会给国家粮食平稳供给提供了保证。
  
  其次,完善国家储备粮制度。充分利用国家储备粮托市效应,确保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比如,粮食多了,价格低了,国家就多储备一些;粮食少了,价格高了,国家就多投放市场些。
  
  再者,让抛荒的地尽快种上粮。据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估计,到2007年10月,全国抛荒耕地在9000万亩左右;最近,经记者调查发现,重庆市竟然有11%的耕地不再种粮,国家补贴成了农民的利润来源;就连媒体前段时间曝光的中共湖南浏阳市委书记易佳良去农村租土地种水稻事件,也是因为该地大部分土地仍在季节性抛荒,其稻田竞成了当地唯一插秧的田。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尽早把抛荒的地尽快种上粮,毕竟,这是增加粮食供给的一条捷径。此外,还要继续加大扶农政策力度,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通过增加粮食单产,来增加农民收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