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洪水召唤美国玉米步入“天堂”

2008/6/23 9:05:09 来源:网友

  进入6月份以来,美国爆发了15年以来最大的洪水。其中,密西西比河水位急升,伊利诺伊州一处堤坝已经决堤。另外,密河沿岸约30处堤围有决堤的危险。根据美国爱荷华州农场局协会6月17日公布的数据,洪水可能使该州约130万英亩玉米和200万英亩大豆作物受损,而爱荷华州2500万英亩可耕种土地目前16%受到水淹。目前美国玉米种植带降雨量及水浸程度是谷物市场焦点所在。在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证实了单产可能下滑的忧虑之后,未来可能遭遇洪水及更多降雨的消息更令市场担心种植规模受限。截至6月20日,CBOT玉米12月合约报收755美分/蒲式耳,15个交易日内期价上涨150美分/蒲式耳,涨幅超过25%。除了受洪水威胁引发玉米产量下降的担忧外,商品市场对全球通胀预期的反应也值得注意。自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以来,尽管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美国经济,但收效甚微。美元持续走软的同时大宗商品市场连创新高,其中原油期货价格已经突破135美元/桶的历史高位。目前美国经济还在继续恶化,美元也在持续贬值。但国内玉米市场在美盘玉米出现暴涨的同时,却维持较冷静的走势,主力合约0901期价始终维持在相对稳定的价格区间,玉米现货市场也继续呈弱势振荡格局。下面笔者就针对内外盘玉米市场迥异走势成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国内玉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国际玉米价格传导效应较弱

  中国是全球主要的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6月份《中国主要粮油作物产量预估报告》中预测,2008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770万公顷,较上年的2805万公顷减少35万公顷,减幅1.25%。预计2008年中国玉米产量为1.54亿吨,较上年增长217万吨。与5月份预测相比,本月报告将2007年1.48亿吨产量调整为1.518亿吨,将5月预测的2008年1.49亿吨的产量预测调整为1.54亿吨。美国农业部报告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均显示,2007/2008年度国内玉米整体供大于需。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在种植面积出现下滑的情况下,继续上调2008年国内玉米产量至1.54亿吨,这也使国内玉米年度结余量继续呈现增长态势,令玉米价格承压。

  目前国内玉米自给率基本处于一个相对偏紧的平衡状态,但仍然保持供大于求的态势,由于宏观调控,我国进出口量均相对较少。据海关总署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中国5月进口玉米4896吨,今年1—5月累计进口6820吨,同比增加2.9%;中国1—5月出口玉米共计110000吨,同比减少96.9%。在这种环境下,国内玉米市场相对国际市场创下历史新高而言,价格变化相对较弱。

  二、国内宏观调控政策抑制玉米市场过度上涨

  近年来,为调控国内玉米市场稳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

  第一,取消玉米的出口退税。从2007年12月20日起我国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第二,增加玉米等的出口关税。我国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原粮及其制粉共57个8类税目产品征收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其中,麦类和麦类制粉出口暂定税率分别为20%、25%,玉米、稻谷、大米、大豆出口暂定税率为5%,玉米制粉、大米制粉、大豆制粉出口暂定税率为10%。第三,对粮食出口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2008年1月19日,商务部公布2008年粮食出口实施配额制管理,在公告发布后,出口企业在没有获得配额的情况下,一律不得对外签订新的出口合同。第四,截止到6月16日,自2007年年末开始的国储玉米拍卖已在国内公开了拍卖26次,对平抑国内玉米价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起到了限制国内玉米价格过度上涨的作用。

  三、中国严控利用玉米生产生物燃料,限制了深加工产业对玉米的利多支撑

  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也相应调高,作为生产乙醇汽油的重要原料,玉米期价本应出现因需求预增而上涨的走势,但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6月19日表示,目前中国正在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源发展道路,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用玉米、油料等粮油产品生产生物燃料,坚持充分利用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农村废弃物发展生物质能源。国家严控利用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生物燃料的态度,对玉米的能源属性的发挥起到抑制作用,并限制了深加工产业对玉米的利多支撑。

  四、四川发生强烈地震,影响国内玉米饲料消费需求

  5月12日我国四川地区发生7.8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造成当地150多万头生猪死亡,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当地养殖业的发展,对整个国内玉米需求形势产生了利空影响。另外,由于震中距离我国重要饲料添加剂磷酸氢钙主产区—绵竹、什邡、德阳等地距离较近,因此对当地磷酸氢钙生产企业正常供货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饲料企业采购价格高企导致饲料成本增加,对养殖业的恢复更是雪上加霜。突发事件对玉米第一大需求行业养殖业的打击必然对玉米市场形成利空作用。

  五、新季小麦替代压力短期内抑制玉米上涨空间

  在国内小麦连续5年丰收的市场背景下,今年新麦却呈现高开高走态势,多数产区在国家托市收购政策的推动下,新麦开秤价格较往年普遍提高,特别是山东及河北部分地区,新麦开秤价达0.79—0.81元/斤。虽然新麦价格一路走高,其引发的替代效应在局部地区也有所减弱,但国内多数地区玉米与小麦的差价仍较大,小麦替代仍将阶段性地削弱市场对玉米的需求,从而拖累国内玉米整体价格继续维持弱势格局。

  六、我国玉米生长较好,前期低温冷害影响已明显得到缓解

  5月底至6月初,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玉米产区出现了低温冷害天气,导致当地多数玉米幼苗生长速度延缓,引发了部分市场人士对今年玉米产量的担忧。而自6月上旬以来,东北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较快,加之当地前期降水较多,土壤底墒较好,能较充分满足玉米幼苗对热量、光照及水分的需求,利于幼苗形成发达的根系,对玉米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因此前期当地低温冷害所造成的偏负影响已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与灾害频发的美国玉米主产区相比,我国玉米生长进展较为顺利,如果后期没有较大的旱情影响,预计我国玉米将不会出现减产的情况。

  七、大商所玉米仓单大增,玉米期价“负重”前行

  目前,大商所玉米仓单已经达到41118手(合411180吨玉米),40多万吨的仓单压力给盘面价格上涨带来不小负担,空头靠着4万多手的仓单重兵把守着玉米的“制空权”,使得多头负重上攻“举步维艰”。

  综上所述,国内玉米市场在美盘暴涨的同时,之所以维持较冷静的走势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玉米进出口已基本停滞,外盘对国内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从国内的宏观政策分析,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和能源属性的农作物一直被政府列为重点调控对象,其目的也是稳定玉米价格。同时,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公布的报告显示,国内玉米供求格局基本平衡。另外,短期养殖业恢复缓慢、新季小麦上市压力以及国内玉米生长状况良好等因素都抑制了玉米价格的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华北多数地区夏玉米播种已全面展开,部分地区旱情仍较明显,因此近期当地天气变化也需给予一定关注。后期伴随饲料业恢复以及在全球粮价上涨影响下,长期来看,国内玉米期价或将逐步展开慢牛行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