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宁波繁育马鲛鱼 餐桌上有望多一道美味

2008/6/26 16:52:09 来源:网友

  每当清明前后,是一年之中带卵马鲛鱼洄游江河产卵时节,由于此时的马鲛鱼味道最为鲜美,被沿海一带的人称为“串乌”,是最受美食爱好者追捧的 “鱼中极品”,由于资源稀少,鱼价 “吓人”,经常卖出一条鱼几千元的价格。

  不过,市民今后将有可能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这美味的鱼鲜,而且价格还会降低不少呢,因为近日,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马鲛鱼人工繁育在我市获得了成功。

  上船即死,马鲛鱼不好养活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渔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郑春静以前曾听渔民说起,养殖野生马鲛鱼鱼苗失败的事情,难道真的如当地渔民所说的,马鲛鱼不能人工养殖么?

  出于职业的探究精神,2007年郑春静和几个同事组成了一个课题组开始了马鲛鱼人工养殖的研究, “马鲛鱼往往捕上船即死,所以我们日常吃的皆是冰鲜货,只有在清明前后的短短几日里,马鲛鱼会依习性游到近海港排卵交配,市民也只有那时才能真正吃上‘透骨新鲜’的马鲛鱼,如果能实现人工养殖,那么市民就可以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鱼鲜了,此外马鲛鱼是一种比较好的经济鱼种,对渔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增收途径。”

  20多天3万尾鱼苗全部死亡

  在网箱放养幼苗失败后,他们改变了思路希望通过海上人工授精进行人工育苗获得人工苗再进行养殖试验。郑春静说,当年人工受精成功,孵化仔鱼3万尾左右,起初郑春静按照大黄鱼育苗的经验和技术进行管理和育苗,但是,马鲛鱼数量还是急剧减少,20多天后育苗池内仅剩1尾3cm的鱼苗,而且在三天后也死亡。通过观察发现鱼苗相互残杀很严重,但是投下去的饲料仍旧在,郑春静和同事们感觉到可能是饵料有问题。于是在设计今年的育苗方案时已经将寻找合适的饵料列为重中之重。

  今年5月前后,在鄞州区渔船老大赵功达的帮助下,郑春静和同事们在海上作业220多小时,终于采捕到了性成熟度高的马鲛鱼30尾,人工授精成功,孵化出仔鱼苗10万尾,这次,郑春静把这些来之不易的鱼苗分多批次进行不同方式喂养,进行饲料筛选、驯化,终于初步掌握了马鲛鱼生活习性及其生长规律,并且申请了相关发明专利2项,一项已经受理,一项已经到达实审阶段。

  万里长征只走了第一步

  如今这些养殖在宁波市海湾苗种繁育中心的人工育苗的马鲛鱼生长情况良好,数量大概约5000尾,随机抽样并测量幼鱼苗平均全长为12cm左右。最近市科技局和市海洋渔业局分别对这个项目进行了验收,市科技局何晓南副局长指出,马鲛鱼人工繁育成功是水产育苗的重大突破,属国内、国际领先。

  “其实现在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研究进行全人工养殖以及规模化养殖,并且分析人工饲养的马鲛鱼的肉质营养美味程度,加以改进,争取能够早日让市民不止在清明时节也可以吃上肉质鲜美的马鲛鱼。”郑春静表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