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乳业发展受制奶源 新政催热牧场自建

2008/7/6 9:39:34 来源:华夏时报

     “全国只有不到10%的牛奶是来自牧场,剩下的90%以上都是来自奶农,以及被乳品企业讳莫如深的复原乳。”这已经不是一两个乳业专家的见解。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几乎所有的业内专家都对中国乳业的这种市场与奶源之间的不平衡表示担忧。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很多乳品企业都已经着手自建牧场,然而从去年开始的奶源涨价以及《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的出台,老话题似乎又增加新的含义。

     与传统的食品加工业不同,乳品加工企业对于上游原材料的依赖性很大,原料奶的价格、质量直接影响着终端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也就意味着奶源对于乳品企业的竞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国乳业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奶源的滞后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了中国乳业发展中最短的一块短板。“大多数乳品企业的原料奶都是来自于奶农以及奶粉复原乳。”东方艾格乳业咨询师陈连芳断言,中国并不是一个有乳品消费习惯的国家,并没有多少奶源布局,在乳业市场快速发展之后,乳品企业快速崛起,其中很多没有牧场的乳品企业主要就是依赖于奶农以及奶粉复原乳进行生产。

     然而市场的快速发展反衬出来的奶源发展滞后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告诉记者,企业与奶农之间实际上并不是直接进行交易的,这中间还有一道“收奶站”或者是“奶贩子”的环节,他们往往低价从奶农手中购奶,再高价卖给企业,不断上涨的奶源价格并没有给奶农带来太大实惠,奶农的养牛积极性并没有得到提升。“有些‘奶贩子’还昧着良心往原料奶里掺假,一公斤原料奶往往被兑成1.2公斤甚至更多。而这其中除了水之外,往往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

     与此同时,质量、来源相对稳定的大包粉(奶粉)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根据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7年期间,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脱脂奶粉每吨从2万元人民币上涨至5万元左右,全脂奶粉每吨从1.5万元涨至3.7万元左右。涨幅均超过了100%。

     “原料粉价格增长也刺激了国内的很多投机者,很多中小企业纷纷上马奶粉项目,这在客观上也进一步刺激了国内的奶源争夺。”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有时候甚至导致生产线闲置。

     新政催热牧场自建

     “这使得乳品企业也不得不正视一直以来的奶源问题,自建牧场往往还能保证质量和价格比较稳定的原料奶来源。而新产业政策的颁布则使得自建牧场有了更加现实性的意义。”陈连芳告诉记者。

     根据2008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规定,新增乳品项目(企业)的日处理能力要达到200吨以上,其中已有原料乳数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30%。

     “然而,目前全国只有不到10%的牛奶原料是来自牧场。这与新产业政策规定的30%的数量相差很远,这成为刺激企业投资自建牧场的最直接原因。”王丁棉表示,按照这个规定,无论是大企业新上马项目,还是新成立的乳品企业,在开始进行生产之前都必须要先设立牧场,而从建设牧场到产奶这之间还有一个过程,因此对于企业的长远战略来说,建立牧场有着十分现实的紧迫性。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新的产业政策也势必会导致中小乳品企业退出市场。而流出来的市场空间则面临着的几个大企业的争夺。“因此,自建牧场的竞赛实际上也是大企业进行战略布局的前奏。”一位业内观察人士认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