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饮食资讯 > 正文

牛奶怎样才能喝出营养?(2)

2008/7/9 16:33:43 来源:食品科技网
    误区3:食物搭配不当。
    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食物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
    误区4:偏爱高度加工的牛奶。
    高度加工后的牛奶,其营养价值不一定比鲜牛奶好。这是因为经过多次加工后,牛奶中大多加入了微量元素或无机盐,但这些成分并非每个人都需要补充,所以也就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误区5:放凉的牛奶煮沸后再喝。
    牛奶不宜久煮或加热次数过多。牛奶在加热时要起一系列的变化,当煮沸后再继续加热,奶中的乳糖开始焦化,并逐渐分解为乳酸和少量的甲酸,维生素也被破坏,甚至使色、香、味都明显下降。所以热奶以刚沸为度,不宜久煮。
    误区6:夏天将牛奶冰冻贮存,温度越低越好。
    牛奶不宜过多冷饮。因为冷牛奶会增加肠胃蠕动,引起轻度腹泻,特别对患有溃疡病、结肠炎及其它肠胃病患者,会使病情加重。而且奶中的营养成分多数不能利用。牛奶不宜冰冻或放入热水瓶中保藏。冰冻后,牛奶中的脂肪、蛋白质等物质都发生变化,解冻后又会出现凝固沉淀和上浮脂淀粒,营养价值随之下降。所以,贮存牛奶以3℃左右为宜。牛奶热后,倒进热水瓶中存放,奶中容易混入细菌,一旦细菌进入奶中,每隔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使牛奶很快变质。 
    误区7:牛奶与鸡蛋同煮,方便。
    有些人习惯把牛奶与鸡蛋同煮后食用,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不能长时间煮沸,牛奶加热到63摄氏度时乳清蛋白就开始凝固,若加热到80摄氏度,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全部凝固,营养成分受到损失,煮沸的话,不但维生素B1、B2、维生素C会受到破坏,而且蛋白质凝固变性,矿物质中的钙磷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鸡蛋和牛奶不易同煮,这是因为鸡蛋在形成过程中,细菌可以从母鸡的输卵管、卵巢中直接进入鸡蛋内,有的放的时间较长的鸡蛋,细菌也可以从鸡蛋壳的气孔中时进入鸡蛋内,另外鸡蛋中的卵白素,能使食物中的维生素B失去作用,并能使人体内的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鸡蛋清中的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能直接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只有把鸡蛋煮沸7分钟以上才能消灭鸡蛋中的细菌,并破坏卵蛋白素、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酶,以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同时蛋白蛋黄才能很好的凝固,也就是煮熟,这样才便于食用,消化吸收率也高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