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呼和浩特:”乳都“串起生态产业链(2)

2008/7/17 15:26:29 来源:苏州日报

    更为重要的是,机械手在堆垛的同时,电脑控制系统能够自动记录下每一盒牛奶的生产日期和摆放位置,而对液态奶这种尤其注重生产日期的产品而言,严格到极致的库存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但伊利的成功并不仅仅止步于现代化流水线生产,伊利国内首创“有机牛奶”概念更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去年上半年,他们通过创新在国内推出了有机牛奶,从奶源、种牛到工艺,无一不有着极高的要求,其生产加工过程严禁添加和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包装、贮藏、运输也都要严格遵照有机食品的相关标准。这种全新的有机奶,尽管其售价与普通液态奶相比要高出两三倍,但还是为许多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所推崇,为伊利在乳业竞争趋于白热化、行业平均利润摊薄的背景下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更为重要的是,为了生产这种有机奶,伊利花4年功夫培育了国内唯一的有机牧场,这对当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我们回头再看,从2000年呼和浩特提出“奶业兴市”战略,把畜牧业上升为该市发展的主导产业,到2005年,呼和浩特正式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伊利、蒙牛两大集团总部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液态奶占了全国市场的一半以上。也正是最近这七八年,随着伊利、蒙牛等乳制品企业的崛起和不断发展壮大,呼和浩特市的退耕还草也取得了大发展,广大农民逐步接受了退耕还草的意识,在呼和浩特地区实现了“一头奶牛,两亩苜蓿,两亩青贮玉米”的最佳比例,富裕起来的奶农纷纷退耕还草,其中仅呼和浩特市附近一个村,退耕还草的土地就达到了5000亩,占了该村种植面积的一大半。

    联合国认可的牛粪发电项目

    在呼和浩特生态产业链的打造过程中,另一个乳业巨头蒙牛也拿出了自己的绝活。今年1月18日,大型环保项目——蒙牛生物质能沼气发电厂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蒙牛乳业集团澳亚国际牧场正式投入运行,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畜禽类沼气发电厂,同时也是中国乳业第一个大规模的沼气发电厂,并直接并入国家电网。

    这一项工程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加速中国可再生能源商业化能力建设项目——大型沼气发电技术推广示范工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官员表示,“该项目不仅为中国乳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是世界养殖产业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标志性项目。”

    在蒙牛澳亚国际牧场,随处可以感受到“生态经济”模式下对可再生能源的循环有效利用:路灯是太阳能的,垃圾桶是用回收材料做成的,牧场的浇灌水是经过配套的回用中水,牛舍的温度是靠发电厂的热能保证的。据了解,蒙牛澳亚国际牧场现有存栏奶牛10000头,新建成的沼气发电厂可实现日处理牛粪280吨、牛尿54吨和冲洗水360吨。该项目可日生产沼气1.2万立方米,日发电3万千瓦时,每年生产有机肥约20万吨。此项目投入运行后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1000万千瓦时的电力。国务院能源办官员评价,蒙牛沼气发电项目发电,每年能节约5000吨煤或者近2500吨石油,“尽管与煤炭发电相比,发电量还不算大,但是作为沼气发电这已经属于规模相当大的项目了,在目前国家能源紧缺的环境下,该项目的意义非常重大。”

    “牛粪来发电,还只是蒙牛生态产业目标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