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食稳定,经济问题就不会出大问题

2008/7/22 10:58:40 来源:网友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最近撰文说:“粮价必有‘八月革命’或‘十月革命’”,读完李昌平的这篇文章先是“一惊”,所谓“一惊”是说无论“八月革命”还是“十月革命”,既然是“粮价革命”就是说国内粮食价格会如果国际粮价发生井喷,中国如果发生粮食价格的暴涨,这对中国经济必定是非常不利——几乎是致命的问题。

  李昌平的理由是:“什么都涨疯了,只有粮价不涨”;“为控制CPI而压低粮价,已经不是理由了”;“十月前粮价必出现‘惊险一跳’”;“如果粮价8月和10月疯狂不可避免,不如现在就提高保护价”;“历史上的两次通涨都不是粮价上涨引起或推动的”。李昌平先生有一个结论:“我国的粮价价格一直都是管制状态,我国不可能出现由粮价过高引起的通胀,粮价上涨引发通胀是主观误判。恰恰想反,过低的粮价加剧了通胀的后果。”

  笔者关注中国粮食价格与农民增收也有一些年了,虽不如李昌平先生如此专业,但也不能完全同意李昌平先生的观点。其中,增加农民收入没有错,提高粮价也没有错,但是全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究竟是一个什么现状,特别是国内粮价为什么低,并不是国内价格管制的结果,李昌平的判断未必就是恰当。

  农资价格上涨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粮食主产区看,国家实施的直补,包括农机补贴,这里的农民家庭生产规模比较大,因此这些地方农民是增收了,譬如吉林,新疆,河南等地。沿海地区,包括中部一些地区出现农民撂荒问题严重,主要是生产规模过小,于是只满足自家够吃的,农民收入来源主要还是依靠打工。这个问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这些地区农民不愿意种粮。以致撂荒,这对中国粮食安全也带来一些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地方政府一方面要遏制乱占耕地,另一方面要在地方财政中抽出资金鼓励这些地方农民种粮,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粮价始终是与国际粮价倒挂,也就是说中国粮食卖不上价钱是国家粮价过低引起的。而一年来国际粮价暴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粮价稳定主要是因为粮食生产稳定上升,基本自足。如果现在一下放开粮价,让粮价与国际价格接轨。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国际上产量大国调整粮食生产的机动能力比我国强,如果国际粮价暴涨中还带有很大程度的投机行为,一旦国际粮价下滑,国内必定也会跟着下滑,这时候中国粮农就会破产了。

  中国粮农的生产方式、环境与国际粮食生产方式、环境并不是相同的,强行接轨的后果一定不堪设想,这是必须警惕的。

  现在确实需要适度提高粮食价格,适度是前提。我曾经断言中国未来经济走向,只要今年秋季粮食收成不出大问题,如果全年粮食总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中国经济就不会出大问题,即便出现通胀,国内粮食市场一定会维持稳定。国务院最近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是非常有远见的,规划提出:“使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都是比较实际的,符合中国国情,其中国家不断增加对农业的补贴是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将会发挥直接的作用。

  俗话说:“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丰收”,今年有一定的灾情,而且不小,但还是局部性的问题。现在还不能说全国今年粮食生产的大局已定,特别是南方各省抓住灾后恢复生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当地政府在资金上的扶持就显得格外重要。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