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塑料瓶回收造就非凡财富

2008/7/22 13:17:19 来源:中华包装瓶网

  纺织和搜集塑料瓶,表面看来是截然不同的行业,但新加坡一位纺织商人偏偏把再生塑料做成了大生意。

  新加坡普通贸易与出口商日前介绍说,他就是一边从事本身的各种买卖,一边协助由父亲传下来、妻子张碧琴打理的新加坡刻强成衣制造厂出口服装,而偶然发现中国商家对再循环塑料有需求。

  原来,纱厂可利用经处理的热塑性环保塑胶产品PET(聚脂)为布料原料。于是,卢应权和妻子开始搜集其它工厂视为工业废物的PET塑料,再从香港买了小机器搅碎,把半完成品卖给纱厂。“单单搜集了转卖,是不够赚的,因此得‘加工’了才卖。”

  当时,塑料是免费的,“只要开车去载就行了”,所以卢应权曾有一个装满集装箱的加工塑料赚取1万元(新元,下同)盈利的记录。

  尽管塑胶有上千种,成分和耐热程度不同,但他说,采购商货架塑料托盘为了要供应商提供它们需要的再循环塑胶,都愿意传授相关知识和经验给供应商。“我们跟香港买家和欧洲商人学习。”

  经常为进出口业务“周游列国”建立国际网络的卢应权,眼见塑胶再循环生意越做越大,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最大塑料瓶交易网站中华包装瓶网.找从事钢铁业的儿子帮忙。他透露,儿子原本每月有万多元的收入,加入他的公司时,最初却只得2000元薪金;“可他愿意做,可能觉得这行有前途吧。”

  1998年,儿子和父母联合创立了锦亚公司,英文名称仍来自刻强公司的简写,但标志多了个地球,意味它走向全世界的志向。

  公司从一个羽毛球场的面积,扩展到目前的大约4个足球场,员工从15名增加到约70名。目前,其塑料年再循环量约3.6万吨,单单新加坡厂的14架机器,就能每月处理2000吨的塑胶废料。公司有意把产量提高1倍,如今正在订购6到8架新机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