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农产品期货大跌影响几何

2008/8/7 9:06:50 来源:金融时报

  本周全球商品市场以罕见的暴跌开场,原油期货价格跌穿120美元/桶整数关口,犹如给整个期市掀起一股黑色旋风,原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开始急速下跌。作为国际商品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8月4日,包含19种商品的美国路透/杰弗里期货价格指数(CRB指数)大跌3.4%至401.98点,为今年3月19日以来的最大跌幅,也是5月2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受国际市场影响,国内商品期货价格开始罕见的跌停式“跳水比赛”,以豆类和油脂为代表的农产品期货本周连续跌停。原本奇货可居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变得无人问津。大豆期货价格和菜籽油期货价格从7月初至今已分别下挫23%和28%。

  曾经被业内人士称为“十年牛市”的大宗商品牛市转眼间颓势尽显。市场开始重新审视商品市场的未来前景。而以农产品崛起为主力的商品牛市,在经历了2007年的暴涨和今年三四月份的调整后,目前是不是已到了转折关头?大幅下挫的商品价格,对于持续高位的CPI和国内通胀局面,意味着什么?

  实际上,自进入7月份以来,全球商品期货合约就开始步入下行轨道,原油、铜、大豆等重要商品期货价格均露出了见顶迹象。一段时间以来,“高粮价”和“高油价”被认为是推高全球CPI的“元凶”。不少市场人士由此认为,出现调整的商品价格有望缓解全球通胀压力,从而保障世界各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市场人士预言,在经历了过去七年的牛市之后,目前商品市场正处于长期熊市的初始阶段。而国内期货市场近期尤其是近两日持续的大幅下跌也让业内不断发出牛市终结的感叹。但同时,此轮期市暴跌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尤其是减轻了输入型通胀的风险。

  应该说,油价的持续回落,引发了农产品价格回归之路。专家表示,此轮大宗商品的重挫,尤其是粮油等农产品价格的全面回落,确实有利于减轻当前的通胀压力。据权威部门的统计,上半年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我国进口原油、成品油、铁矿石、大豆、食用植物油等9种产品,就多付汇548亿美元,输入型通胀的特征比较明显。目前国内价格上涨压力仍在不断加大。6月份CPI上涨7.1%,上半年平均上涨7.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拉动6.6个百分点。另外,成本推动压力也持续加大。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逐月加快。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