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枣庄市峄城现代农业撑起农民增收一片天

2008/8/11 14:41:26 来源:网友

  近年来,枣庄市峄城区通过优化布局、标准建设、龙头带动、体制创新、流通激活等措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蓬勃健康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农业结构。峄城区制定了 “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思路,规划了“南粮、北菜、东桑、西果”的发展布局,大力开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区域化布局,因地制宜地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目前,7个镇街各具专业特色,特色产业专业村达179个,形成了蔬菜、林果、畜牧、桑蚕四大特色产业,大大提高了农业集约化水平,积极培育高效农业,亩收入5000元以上的蔬菜、林果面积10万亩,亩收入8000元以上的3万亩,亩收入万元以上的大棚蔬菜、大棚果面积2.1万亩。峄城区农产品注册商标22个,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分别达10个、18个

  现代农业石榴新品种示范基地

  抓好农产品质量测评和认证,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共建立标准化示范镇3处,标准化农产品基地19个,总面积25万亩。峄城区制订地方农业执行标准29项,各种技术规范34项,建立质量监测中心1处,“峄城石榴”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是峄城区第一个获登记认定的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已达25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13个。

  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峄城区按照“龙头企业+农户”、“ 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 龙头企业+基地”等模式,扶植发展加工型、流通型、市场型中介组织型农业龙头企业32家,遍及粮食、林果、蔬菜、畜牧和服务等生产领域,加工产品涉及淀粉、蚕丝、鬃刷、石榴制品、造纸、蜂产品、乳制品、饲料、水业和面粉等10大类。总资产达到3.66亿元,加工销售规模达到1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27亿元,实现利税0.8亿元,带动农户5万余户,带动基地26.83万亩,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47.5%。

  现代农业有机浅池藕基地

  唱响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峄城区共发展技术服务、生资供应、加工运销等三大类合作经济组织46家,进行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的合作,入社(会)农户3200户,股金达到156.4万元,固定资产1241万元,土地规模达到5.6万亩,培训农民1.5万人次,带动农户5.04万户,带动土地15万亩,年产品加工销售数量82.33万吨,带动产品加工销售91.63万吨。峄城区全区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年销售直接收入0.66亿元,实现年利润157万元,分红总额45.8万元,利润返还45.8万元,成员户均增收6000元,间接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

  健全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在对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的地段进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由政府出资、民间投资、股份合作的多元化市场融资机制,先后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建成8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设立交易摊位1000余个,硬化路面16万平方米,市场年交易额达到4.36亿元,其中过亿元3处。通过建市场、进超市、设窗口、办展销、强品牌等手段,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多次组织参加北京、上海等大型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积极搞活农产品流通。该区鲁南蔬菜批发市场于2004年被列入农业部“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并与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40多家市场建立了蔬菜营销业务。切实抓好与市场相匹配的个体购销大户的培育,培养全区个体购销大户2536户,农民经纪人发展到3000人。

  实施农民培训工程,造就时代新型农民。峄城区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重点进行了设施化高效农业、花卉栽培、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以及农业标准化等方面和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自编培训教材、专家集中授课、科技下乡、建科技书屋等形式,全区共有11.4万名农民接受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训。同时投入资金178万元,先后建立了9处培训基地,采取集中办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全区14000多名青年农民进行了设施化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农村财务管理、农业机械等专业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植农业发展后劲。峄城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一大批含金量高、推动力大、受益面广的政策措施,连续下发了3个关于扶持特色产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文件,财政支农机制得到建立健全。去年区财政已落实农村沼气建设、石榴、大枣、桑蚕、浅池藕等特色产业发展和畜禽疫病防治、病虫害防治、荒山造林、生态林补助、等资金544.3万元;今年将再次增加1000万元,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各级农信社、农发行等金融部门立足职能定位,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创新完善支农信贷担保机制。去年,全区新增农业贷款6908万元,农业贷款余额达4.97亿元,累计发放4.3亿元。全区累计建设中小型水利工程1163项,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投资1.53亿元;人畜饮水解困工程累计投资241万元,解决了1.42万人的饮水问题;“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投资7625.1万元,新增自来水受益村人口24.31万人。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资金4529万元,改造中低产田4.7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近年来,累计完成国土资源开发整理投资9400余万元,新增耕地1.62万亩。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24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