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大连市生猪生产在规模养殖中“复苏”

2008/8/22 17:03:48 来源:大连日报

  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效益的推动下,上半年我市生猪生产继去年恢复性增长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养殖方式也从一家一户的散养向规模化方式转变。据统计,目前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370.2万头,同比增长10.4%,其中存栏200.2万头、出栏169.9万头,分别增长11.9%和8.7%。

  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生猪市场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冷与热,广大散养农户的养殖积极性也因此大受影响。2006年,全国生猪市场再次降到冰点期。2007年,针对前期生猪生产下滑严重的局面,国家及我市财政先后出手“救市”,全市共投入扶持资金5000万元,主要用于生猪大县奖励、种猪扩繁场改建设、规模养猪场粪污治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能繁母猪补贴等。今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精神,国家继续加大生猪生产扶持力度,且扶持资金已陆续到位。市委、市政府也及时出台扶持我市畜牧业发展财政政策,使养殖户发展生猪生产的热情空前高涨。上半年,全市仅能繁母猪存栏就发展到34万头,同比增长93.8%。

  生猪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生猪产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市场生猪收购价1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60%;仔猪价格50元/公斤,同比上涨117%;市场去骨带皮猪肉价格为27元/公斤,同比上涨59%。生猪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带动了养殖效益的增加。据了解,上半年出栏一头育肥猪平均盈利350元左右。

  新技术也为我市生猪生产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自2006年开始,市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采购优良种公猪1065头,陆续对全市的配种站点的种公猪进行更新,提升了种公猪品质。通过普及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在提升基础母猪生产水平的同时,肥猪品质得到了根本性改变,每头肥猪新增效益50元;大力推广发酵床养猪生态环保新技术,在有效解决养猪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提高了生猪饲料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在经历多次市场起伏后,生猪市场正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而政策的引导和饲养成本的不断增加也在推进我市生猪饲养方式的转变。今年上半年,猪配合饲料均价为2320元/吨,同比增长29%;豆粕4100元/吨,增长71%;人工费用1300元,增长30%,导致生猪养殖成本的大幅度增加。而规模养殖场依靠其较好的管理模式,不但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能得到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因此,养殖户正逐步扩大饲养数量,而我市的生猪产业经营也步入重新洗牌的局面。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