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真正的养生大法在餐桌上

2008/8/28 16:37:27 来源:网友

  当面对生活中的小病时,哪怕只是上火嗓子疼,有些人首先就会想到吃药。可是,是药三分毒,“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新版《养老奉亲书》广泛搜集老人食治之方,医药之法,摄养之道,专门论述老人养生及防病治病的理念和方法。强调精神摄养,重视起居调摄,主张饮食调治,兼顾医药扶持,提倡四时养生。

  1.要数量更要质量

    爸(妈),您多吃点啊,多吃点才能身体好。想想,餐桌上、床榻前,你有没有这样催促过你的父母?你可能辩解说,这是为父母健康着想,其实不然。

  在中国民间有“少吃香,多吃伤”和“饥不暴食,渴不狂饮”的谚语。《寿亲养老新书》有言:“尊年之人,不可顿饱。”《内经》强调:“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都是长寿者的经验总结。如果热量摄入过多,造成人体肥胖,则会产生“富贵病”,自然短寿。

  如何做到“八分饱”?首先要有毅力,面对山珍海味不动摇,在还稍有饥饿感的情况下,毅然离开饭桌。饭前先喝汤或粥会提前产生饱腹感,有助于防止暴饮暴食。

  相对于数量,老年人的身体对食物质量的要求极高,在其食量普遍减退的情况下,饮食的品质更需保证。

  当然,吃八分饱的原则应以自身的状况为基础,灵活掌握。有些患者营养缺乏,肿瘤晚期出现恶液质、低蛋白血症等营养明显不足者,则不提倡必须吃八分饱。

  2.会吃药不如会吃饭

    营养来源于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维持生理功能提供必需的营养素和热能,营养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只有食物才能保证人体每日所需营养的全面供给,而药物所含的营养成分远远不及食物充分而且全面。单从这一点来说,药物就已经输给食物了。

  事实上,大部分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和病态体质,是可以通过食物有效改善的。“故万物皆禀阴阳五行而生,有五色焉,有五味焉,有寒热焉,有良毒焉。圣人取其色味冷热良毒之性,归之五行,处以为药,以治诸疾。”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的气虚体质者,就可以通过食补来达到补气的效果,适量食用羊肉、牛肉、猪肉、蛋类、奶制品、花生、核桃、松子等具有补气效果的食物,就能有效改善气虚体质。只要不是非常严重或长期存在的气虚证,在经过“食补”之后,气虚症状就可以很快得到缓解。此时如果盲目地服用药物进行补益,则很可能导致副作用的产生,对人体并无益处。如果是年纪较轻或实热证者,盲目服用人参、冬虫夏草等助热生火的补气药物,反而会加重其体内的功能失调状况,造成血热妄行、内火上炎,从而引发心神不宁、头晕、目痛等症状。即便是年老体弱的老人,如果不适当地进补药物,也会因为“虚不受补”而导致不适反应的出现。

  当然,药补并不是适合任何人的进补方式,相对来说,老人养生祛病,食补能更加有效而安全地起到补益人体的作用。“大体用药之法,以冷治热,以热治冷。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此用药之大要也。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缘老人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疾,胜于用药。况是老人之疾,慎于吐痢,尤宜用食以治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