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限塑”实施三个月 部分市民质疑只“卖”不“禁”

2008/9/2 16:44:44 来源:网友

    政协委员建议奖励自带购物袋顾客

    截至昨天,“限塑令”已实施整整3个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市民仍无法完全摆脱对塑料袋的依赖,认为以“限”的名义实行“卖”的实质似乎只是在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对此,政协委员指出,“限塑”应该疏堵结合,
不但以经济手段来约束市民,也要通过相关奖励机制来鼓励市民自觉“拒塑”。

    市民:反对商家一味收费

    消费者孙小姐近日在达芙妮买鞋,买单时工作人员告诉她要塑料袋就得多交5毛钱,孙小姐很不满,对记者表示“我第一次碰到买穿的袋子还要收钱的,人家很多给纸袋子的,不要钱”。

    记者了解到,自6月1日“限塑令”出台后,一个多月前,国家三部委又联合出台了补充意见,将“限塑”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商品零售场所。因此,服装、鞋类等商店出售塑料袋的行为并不违法,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市民对此都较为反感。

    “一般的服装、鞋类产品,纸袋已经足够承受其重量,有必要像超市一样去卖塑料袋给消费者吗?”不少市民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如是说,他们表示,现在很多商场都是免费提供纸袋的,因此去逛商场时也并不像去超市前,会带好购物袋,这样就必须得买商家的塑料袋,“这种只‘卖’不‘禁’的做法难道就是真正的环保吗?”

    一些市民表示,类似这样的塑料袋收费还有许多,“在无法不用塑料袋的情况下,商家要卖。我们只有买。除了对消费者收钱,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让我们自觉自愿的‘限塑’吗?”

    政协委员:建奖励机制鼓励“拒塑”

    市政协委员孟燕堃认为,确实,“限塑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有人甚至提出这个法规是不是“早产”了,她认为,这并不是“早产”,而是需要完善。

    如何完善呢?孟燕堃提出,目前的“限塑令”似乎更多针对着产业链的下端,即消费者方面,她认为更重要的是从源头进行监控,对生产企业有严格的限制措施,“少生产塑料袋了自然就会少用了。”

    孟燕堃还表示,不能一味的用经济手段来惩罚消费者,也要适时给予奖励,譬如在消费者自带购物袋时,在结账时给予一定的优惠。而对于需要付费多次性使用的袋子,顾客付费一次后,当袋子损坏的时候,可以在指定的地点免费更换新袋子。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