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的对策

2008/10/5 11:28:41 来源:中国质量报

    农业标准化工作实施以来,全面提升了农业产品化的运行方式,逐步改变了传统的种植、养殖方法,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但是,笔者认为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农业标准化工作仍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应该把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

  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为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将农业标准化工作真正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中,进一步加强责任制考核,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在取信于农、服务于农、发展经济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科学论证,选准项目,推进农业产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是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载体,比较适合以点带面开展农业标准化和农业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工作。在对种植、养殖情况全面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要坚持“选准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建设示范区,瞄准产品率高、种植面积广的农产品建设示范区,选择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建设示范区”的原则,优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快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速度。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和“先急后缓”的工作要求,在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工作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并在现有农业技术网络的基础上,建立起标准化生产技术与常规技术推广相配套的技术推广体系。

  加强引导,强化监督,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第一,要实行分级培训,分类指导,培养市、乡、村三级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人员,形成健全的农业标准化技术工作网络。第二,要加快制订完善农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第三,要严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关,组织标准专家和农技专家深入田间村头检查指导,使农户真正感觉到实施标准化后的效益和甜头。第四,要组织相关执法部门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有效实施“统一配种、统一选药、统一用药”的供给管理方法,。

  健全组织,整合资源,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品牌”的市场运营模式,实现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有机结合,使广大种植、养殖户充分感受到农业标准化带来的效益和实惠。一要通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现代运行管理模式。二要更广泛地组建农产品专业经济协作组织、经营公司及龙头加工企业,为实施由初级农产品向深加工农产品的转化搭建平台。三是要大力发展品牌农产品。

  完善装备,优化服务,不断加快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设。围绕地方特色农产品,整合质监、农业、卫生现有的检测资源,实现强强联合,组建农产品综合检测机构,不断改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效率,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检验、检测跟踪服务。

  加大投入,提供保障,确保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所需资金。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农业标准化固定经费栏目,确保每年有一定的资金落实到位,做到专款专用,保证农业标准化的有效运行。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