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防止三聚氰胺国标被“钻空子”

2008/10/11 10:41:02 来源:凉山日报

  如果说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是标准缺乏导致的混乱,但在此后,应考虑它是否会被不良企业“钻空子”。如果三聚氰胺可从环境、食品包装等途径进入食品,我们是不是要禁止这种环境与包装的存在?

  10月7日,国家5个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制定三聚氰胺在乳与乳制品中的临时管理限量值。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液态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同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作为重大信息,五部门联合制定的“三聚氰胺在乳与乳制品中的临时管理限量值”备受公众关注。因为这个国家标准表明,不超过三聚氰胺限量值的乳与乳制品是合法、合格的。但这样的一个标准,也将面临着两个问题。

  一个是过去检测含有三聚氰胺现在却不超标的乳制品该如何处理。三鹿事件发生后,质检部门多次专项检查与抽样检测各种乳品,公开曝光了检出含有三聚氰胺的乳品,对产品做封存与下架处理。然而随着临时管理限量值的发布,人们会发现,如比照这一标准,有些奶制品蒙受了“不白之冤”。比如,据新华社报道,在9月16日公布的“全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名单中,上海宝安利公司生产的宝安力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为0.21mg/kg,远低于婴幼儿配方乳粉1mg/kg的限量值。在其后的检测中,亦有三鹿公司生产的全家营养配方奶粉三聚氰胺含量为1.3mg/kg,低于2.5mg/kg的限量值标准。那么,不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面对新标准带来的“今是而昨非”的局面,该如何看待?是让这些产品重新上架还是坚持原来的决定?消费者对原来的产品检测该如何选择?

  第二个问题,如何防止三聚氰胺国标被不法分子“钻空子”。依据五部门的公告,制定乳品三聚氰胺限量值的原因,是由于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从环境、食品包装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可即使是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人们不难发现的是,大多数乳品并不含三聚氰胺。比如,据新华社报道,在9月16日公布的对全国109家企业的专项检查结果中,就有87家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未检出三聚氰胺。这些企业是如何做到不含三聚氰胺的呢?如果三聚氰胺可从环境、食品包装等途径进入食品,我们是不是要禁止这种环境与包装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如果说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是标准缺乏导致的混乱,但在此后,亦应考虑它是否会被不良企业“钻空子”。此前,对一些乳品中含有三聚氰胺的调查表明,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但随着限量值以内的三聚氰胺含量被定为国家标准,难免让人担心,在限量值以内,如何分辨是否人为添加了三聚氰胺?

  因为事关公民健康,由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食品信任危机余波未消,一点点的公共政策的出台,都难免会引起公众的关注。三聚氰胺限量值的规定,也必然会带来一些疑问,期待有关部门能从科学的角度、社会管理的角度,阐释有关疑问。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